不能杀死我的,都会让我变得更强。
爱我的人却能伤我最深。
杜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眼眶明显红肿着。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却无人过问,就连杜云的大学同学,孟琪,也把头埋在办公桌里,装作什么也没看到。
抬不起的高跟鞋,在地板上蹭出吱吱的声音,杜云没精打采地走回位置上,身体如大楼轰塌般摊在椅子上。眼神游离着,在她抬头的瞬间,目光与孟琪短接,孟琪立马将目光移开,杜云却突然发飙了,径直走向对面孟琪,开始数落:“孟琪,你什么意思啊?看到我不开心,装作没看见吗?安慰我一下都不行吗?还是不是朋友啊?”
办公室的人面面相觑,孟琪默默低着头,任由杜云无理取闹。
这样的情景,在大学里已经上演了无数次,她知道沉默是应对杜云最好的方法。
杜云是南方女孩,从小生长在殷实的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医生。父母对她无微不至,可杜云从小听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啊,爸爸妈妈是爱你的,都是为你好呀,你可不要让我们失望!”
于是,杜云的童年就辗转在各种补习班里,因为爸爸妈妈爱她,所以必须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于是,高考后报志愿,她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化学专业,听父亲的话,学了法律。
甚至,在大学时遇到了一个喜欢的男孩,也因为父母的反对,无疾而终。
杜云曾经也痛苦纠结,甚至挣扎过,可最后还是在父母的爱面前低了头。
既然怎样都无法挣脱,那就索性用力捆绑,杜云也开始用绳索缠绕,靠近的人,无一幸免。
杜云和孟琪同寝室,后来就一起吃饭,一起上课,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友。可渐渐的,孟琪发现杜云的控制欲让她无法招架,她承认杜云对她很好,关心,照顾,甚至两肋插刀。
可一旦她和其他同学走得近一点,杜云就会抱怨不断,觉得孟琪不在乎自己了。
在杜云的眼里,她对一个人全心全意的好,这个人也必须如此全心全意地对待她。
毕业之后,通过杜云父亲的介绍,杜云和孟琪进入了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实习。
孟琪和杜云相反,她出生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孟琪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可她能明显感觉到,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对她的哥哥,他们捧在手心里疼,而对她,总是冷嘲热讽。
当她用一惯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之后,也只能换回他们的一句:”女孩子读这么多书,不就是糟蹋钱嘛!“好在,在外地打拼的父母还见过些世面,还是支持她继续读书,但在经济上却也无能为力。
孟琪从小就憋着一口气,一直往前冲,她想要向看不起她的人证明自己,可她渐渐明白,证不证明自己已经无所谓了,怎么样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些人看人永远都带着偏见,但也成了她一直努力向前的动力,直到今天。
大学的时候,遇上杜云,孟琪觉得十分幸运,至少让她体验到了被人在乎关爱的感觉,可渐渐的,她发现这种爱会让人透不过气,而且无可奈何。在杜云身边的人,很多都与她决裂,孟琪是坚持得最久的一个,可她自己明白,无论她拥有怎样的忍受力,甚至对杜云是有感情的,她终究有一天也选择会离开。
孟琪不想搅和在杜云和她男朋友袁飞的生活里,孟琪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她自己也深有体会。她也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善意地提醒杜云不要把袁飞绑得太紧,可她要么完全不认同,就算当时点了头,后面依旧我行我素,完全介入袁飞的生活和工作,不给他留一丝的个人空间。
袁飞却不像孟琪这般包容杜云,因此天天小吵,每周大闹,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今天杜云,红着眼眶进来,孟琪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无可奈何。当杜云跑过来当着众人的面数落自己的时候,她沉默着,心却是冰冷的。
眼前这个她熟悉的朋友,甚至比以往嘲笑她的人让她感到更冷漠。她觉得她们的友情变成了商品,需要一种绝对的对等和公平才能维持。至少她可以不在乎那些冷眼嘲笑,甚至可以把它们当作自己动力。可这种由爱跌落而来的失望,像是把人从天堂推到万丈深渊。这种落差往往让人无法承受。
一周很快过去,周末,孟琪正和男朋友在逛街。
杜云一个电话打来,带着哭腔说,“我和袁飞分手了,我该怎么办,我现在在家里,你来陪我吧。"
”我现在有点事,你先休息一会,我晚上过来陪你。“孟琪回答
"有什么事,比我还重要,我都分手了,你还跟没事人似得,你是我的朋友吗?“杜云又开始数落。
挂了电话,孟琪告别男友,打车去到杜云家里。
她有杜云家的钥匙,知道她现在是一个人,所以直接开门进去,杜云散着头发做在地毯上,靠着沙发,啤酒罐东倒西歪,桌面一片狼藉。
“不是不来吗?”杜云有点嘲讽道
“我过来,不是要来陪你,而是来跟你告别的,我打算辞职了”孟琪严肃的口吻,以往从未有过。
“好呀,无所谓嘛,你们要滚都滚!永远不要再来见我!”最后一句话,杜云几乎是扯着嗓子吼出来的。
“做你得朋友,比当你妈还累,这么多年过来,你一直用你对我的好来绑架我,甚至绑架你身边的所有人,我把你当好朋友,但现在我真的很累,对你的忍耐也到了尽头,如果你要恨我,好吧,我宁愿你恨我,这样谁都更好过一点。”
说完,孟琪就关门离去,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她终于又成为了她自己,虽然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伤心。
她明白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走,父母不能决定,朋友也不能。我们所谓的对别人好,很多时候都只是自以为是地认为着,我们不能决定他人的人生,最多只能去建议。
对于杜云,最后,她也只能带着遗憾和祝福,离开。
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朋友,甚至亲人。他们以爱之名,捆绑着你,束缚你的自由。
“我们是好朋友,我有困难,你必须两肋插刀!”
“我把你辛辛苦苦养大,现在听我几句也是应该的”
“你是我男朋友,我这么爱你,所以我要了解你的所有呀,”
这些话,也许藏在很多人的心中,没有说出口,但却全然是心中所想,也用自己的行动一步一步履行着。最后把滚烫的感情,变成一片冰河。
前段时间,张靓颖事件得大家热议,妈妈公开撕未来女婿,最后虽然和解,但总感觉像是一场闹剧。爱女心切的方式就是把女儿推到风口浪尖吗?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怕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去包裹着关爱,而不懂得沟通和放手、相信和尊重。
很多人不是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而是掌握不好分寸,往往适得其反,绑架了他人,也让自己陷入痛苦。
在美国,孩子满了18岁,就要开始独立生活,父母不再过问。表面上看有些冷漠,但其实是要教会他们更重要的东西:独立过好自己生活的能力。
爱一个人,我们要关心,要给真诚的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仍要交给他们自己。
爱一个人,要给他拥抱,更要让他能在自己的怀抱飞翔。
当别人爱自己的时候,也要时刻警醒,不要被他人的爱所捆绑,而失去了自己生活的重心。
彼此拥有,却要相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