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红遍大江南北,这部片子是由谢晋执导,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 出演的一部影片。
影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该影片引起巨大轰动,曾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共计八项大奖。
我是在一堂国际关系史课上观看的,刚开始惊讶着老戏骨们那一张张曾经青涩的面容,但在影片中后期让我感受很特别,从座位上看过去都是擦完眼泪的纸巾,传进耳朵里的窃窃私语也带着鼻音,影片结束,回头却也看到教室后排坐着的岳老师,平时总是笑眯眯和蔼可亲,那时也是眼睛红红的,透过眼镜闪着光,我也眨眨眼在脑海中循环着影片的各种情节,不得不说戳中了内心某个点。
在这部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来自沂蒙山区的连长梁三喜为掩护战友赵蒙生,中了敌人的冷弹,倒在山坡上。当战友清理梁三喜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左胸口袋里有一张血染的欠帐单,欠账总额是620元。战争结束后,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和玉秀千里迢迢从沂蒙山区赶到连队。她们用550元抚恤金和卖猪的70元钱为梁三喜还清欠债……
“欠账单”的情节,不是作家李存葆虚构的。事实上,在残酷激烈的对越自卫战里,有为数不少的这种事情真实发生。
中国和越南之间有着绵延1000多公里的边境,埋藏着不计其数的地雷。战争打响后,我军战士面临的第一个敌人,就是眼前的这片地雷阵。中国军队有排雷士兵,他们常常在大部队进攻之前,就开始在雷区进行排雷。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好汉”的杨再林,就在越战中缔造了一人解除304颗地雷的记录。但是,由于越南军队埋下的地雷太多,用手工的方式进行排雷速度又太慢,为了不影响大部队的进攻,常常有些英勇的排雷战士,用身体排雷。
看《高山下的花环》洋溢的不只是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还应当看到那些在中越边境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无一不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如今的我还人来人往的大学校园,看书写字听音乐,过着还算安逸的生活,他们却已经面临生死的考验了。感谢这些英勇的战士们以鲜血为代价,换取了这和3平的年代,也是我们的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相信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我所见所想不能覆盖影片的精华,我只道电影里有花环,寄托着战士的灵魂,因他们浸透咱们国家的那片五星红旗而长眠他乡,每次想起那个镜头心里不免牵起阵阵疼痛的感觉,看过电影的人心里都会编好一个花环吧,就送给所有可爱的人!
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亲自观看,在闲暇之余抽空一看,虽然色彩没有今天的电影那么明艳动人,但胜在精神闪亮而情节丰富,希望每个看电影的人能在电影中解锁不同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