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业有一种说法:“世上只有两家便利店,7-11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在电商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各类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受到电商冲击,线下的实体便利店也经过了一轮轮洗牌,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幻,7-11依然保持着健康、快速、合乎理性的发展规模。
这一切都与7-11深入研究用户有着密切的关系。
仔细观察过7-11的便利店,你会发现,每一家7-11店里的陈列的商品、陈列的位置都是不尽相同的。
众所周知,为了便于管理,各个商家都力争将本公司所有的门店都做成标准化运营,那而7-11另辟蹊径,不同位置的店做不同的产品陈列,这种做法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生意。而陈列什么样的商品,陈列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取决于7-11的收银机。
普通的便利店收银机,键盘上无非包括商品、数字、小计、折扣等常规的按键。
而7-11的收银机,除了基本的功能外,还多出来两排按键——来统计用户的基本信息,这也成为7-11精准了解用户信息的“秘密法宝”。
7-11规定收银员在结账时,必须要通过这10个按键把用户的基本信息统计在内。收银员通过外貌大概判断顾客的性别和大致年龄,结合这些顾客购买的商品,一条条消费记录仅进入了7-11的数据后台。
单条记录没有意义,但成百上千条记录分析过后,7-11就可以精确地判断出,该店主要的消费群是男是女、多大年纪、他们产消费的高频商品是什么、客单价如何等等,从而帮助门店合理地陈列不同的商品。而每一家门店的周围的消费群体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也就是7-11每一家店陈列商品不尽相同的原因。
铃木敏文是精明的,通过一两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准确地掌握自己的用户群,为他们产提供最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其实,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找到我们的读者是谁,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我们的写作才会事半功倍。无论写作的目的是否为了变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都是写作者首要思考的东西。
长久以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写作者,都曾苦恼于阅读量低、互动量更是寥寥无几,更有许多写作同好,因此找不到写作的动力而放弃。
而纵观在自媒体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大号们,却无一不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有人通过解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收获了大批文学爱好者的追随;有人结合自身带娃经验,分享养儿育儿技巧,成为育婴领域的意见领袖;有人有绘画功底,通过幽默风趣的画风,或解读历史或传播科学,同样拥有了大批的拥趸。
有摄影基础,那我们不妨去教授摄影方法,教会更多的人在光影中留住记忆;会平面设计,那我们可以做排版设计的培训,提升大家的审美水平;即使没有技能上的过人之处,只要你爱读书,或者爱看电影,都可以以此做为写作的突破口,做拆书讲书,或者解读电影……
有一技之长,便要精益求精,通过不断的学习将这一技能做到极致;没有一技之长,那就要发掘自己兴趣爱好,有目的地培养出个人特色。
找到自己差异化的写作领域,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对于不以写作变现的作者来说,能够收获更多读者的共鸣和认同。对于想要靠写作变现的作者,则如7-11一样抓住读者兴趣,知道谁会为自己写出的东西买单。
有一位靠写作3年收入100万的老师分享过他的经验:在开始写作时,他在某平台写了将近100万字,但收获的阅读量却是比较低。后来,他停下笔来,从已经写过的文章中,找到个别阅读量和转发、互动比较高的文章,进行分析研究。
他研究对比了后台的数据,终于发现他的文章中,有关讲写作方法、时间管理类的文章,通常能获得较多用户的共鸣。接下来的时间,他在自媒体写作领域重点付出,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精进自己的自媒体文写作,终于成功打造了个人品牌,转型成为写作培训方面的老师。
他说:“努力要通过正确的努力。把文章当成产品去研究,不断地通过用户给到的反馈来调整写作方法,从实战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跟用户互动。”
写作之路上,要努力精进自己的某一项技能,在这个点上不断地去突破,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差异化,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从而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