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开放、大变革的历史发展时期,同时正面临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人类与自然界的剧烈对立和冲突,正逐步上升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因素也在不断威胁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化解矛盾、应对挑战和回应和平发展的时代呼唤,需要深刻揭示和澄明人与宇宙的本质及其规律,引导人类走向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新人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认识方法,以具体的个体人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社会、自然界和宇宙之中予以通观,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实质亦为物质,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态在根本上一致,人与宇宙本质上统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新人学重新建构了宇宙人生真理观,旨在化解人类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新视野;为人的彻底自由和解放打开心灵通道,提供智慧的启迪。这是新人学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关键词:新人学研究;人的本质;宇宙本质;宇宙人生真理观;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社会的根本是属于人的社会,离开人的科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乃至宗教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全球加速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科技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对自然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这一现实迫切呼唤着人学研究的重大突破。这种突破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创新,为应对生态环境危机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想、新思路,还需要揭示人与宇宙的本质及其规律,重构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宇宙人生真理观,从而探索出一条通向和平与安宁世界的光明路径。
一、新人学的研究目的
揭示人与宇宙的本质和规律,重构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宇宙人生真理观,为人类迈向和平、稳定、协调和健康发展的道路开拓新视野,为化解当代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打开心灵通道,为人的彻底自由和解放注入正能量,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智慧的启迪。
二、新人学的研究逻辑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辩证分析方法,融合人类传统思想文化中对人性理解的合理认识,基于个体人的特性、人类共性和自然法则的实际,展开对人与宇宙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揭示。其基本逻辑进路是:
1.对于个体的人而言,需要明确其作为人的核心特质。
2.对于整体的人类来说,需要确定人类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共有特性。
3.在与自然的关系上,需要体现人的特殊性,同时在整体上与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态协调一致。
4.在与宇宙的关系中,人的本质能够体现其与宇宙本质的统一性(天人合一)。
三、新人学的研究对象
新人学首先将具体的个体的人视为研究的核心,并将其作为肉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体来研究和探索其本质,进而上升至对整体人类本质的理解。
不仅局限于个体,新人学的研究范围还涵盖了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这种广泛的研究对象,反映了人与社会、自然界及宇宙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且与新人学的研究逻辑和方法紧密相连。
新人学以个体的人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肉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体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科学合理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人们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2.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矛盾辩证法。
3.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阴阳”辩证的和合思想。
4.反映佛教文化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色空不二”观念。
5.对应基督教和伊斯兰文化中“人神合一”的理念。
6.顺应形而上学与经验主义、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统一原则。
概言之,新人学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和揭示,首先定位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辩证统一体”这一无可置疑的基本事实之上。偏离这一基本事实抽象出来的人的本质,要么是主观的臆想,要么是用人的本质属性遮蔽人的本质,所以都不可能是根本的。
四、新人学的研究方法
新人学的方法论基础在于科学辩证法的应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涉及对特定现象或矛盾的深入探讨,通过抽象来提炼出该领域的基本规律,以此提升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并运用于指导实践。这一过程已经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得到了证实。
新人学的研究,其主要目标是理解人类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这种研究需要从具体的人的现象出发,通过抽象概括出个体的特性,再进一步归纳出人类共有的基本特性。这是因为普遍性总是包含在特殊性之中,而本质则隐藏在现象之中。
因此,新人学在具体研究方法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辩证分析方法,首先揭示个体的独特性和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住具有本质性规定意义的矛盾关键点。人的独特性和矛盾关键点——人的特殊性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人的本质及其属性;基于此,再进一步向自然界和宇宙的本质与规律拓展、深化。
五、新人学研究的初步结论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辩证统一体,那么在这一统一体中,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谁是从本质上规定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性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精神。
因为,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为人的精神所规定。人的精神是人之所以高级并区别于其他生命或物质存在最显著的特点,是人的特殊性,是人这一肉体和精神辩证统一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其理由是:
1.精神的差异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本特征。
2.精神的差异更是人与物之间差异的本质所在。
3.精神支配人的行为,是行为的前提和“因”。
4.精神失常,人就从根本上失常。
5.无精神的人与死亡的动物及其他物质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还有,事物本质是事物的既现象而又抽象的存在,人的本质也必然是人的既现象而又抽象的存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辩证统一体,除了人的精神,我们还能从人的身上抽象出什么呢?
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本质(第一层面的本质)是人的精神。那么,精神是什么?我们对精神又应当做怎样更全面、更深刻、更本质的分析和说明呢?
问题在于,要揭示人的本质,就必须对人的物质性以及存在形态作出科学合理的明确界定。因此,若要认识透彻,就必须对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宇宙本质及其万事万物产生、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总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异同、与自然界和宇宙的关系,做出明确、科学、合理的回答。这是人与自然界和宇宙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的。否则,如果仅就人自身来研究人,就会受到局限,就难以厘清,就势必陷入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的矛盾之中,而使我们的研究难以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正因为如此,新人学不但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而且还以社会、自然界和宇宙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人学实质是宇宙学,是关于宇宙的存在、本质及其万事万物产生、运动、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也即是说,在对人的本质(第一层面的本质——精神)揭示之后,应当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关键是: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和宇宙本质及其规律是什么的问题。
六、新人学的彻底宇宙物质观
伴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的认识不断深化,使得“进化论”[1]和“三维物质观”对人与宇宙物质存在的认识局限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哲学与社会科学思想大解放、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科学原理、哲学原理和人类传统思想文化深度融合,为新人学研究结出硕果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使得对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一致性的认识得以清明。
现代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和探索生命或物种起源与运动、发展、变化规律时,没有跳出“进化论”的樊篱。应当看到:进化是规律,但进化是过程,不是本源。进化只能在生命体或物种产生之后才能遵循进化的规律,当初产生不会是进化,否则也就无所谓进化了。而就其进化来说,也主要是本质的进化,因为物质虽然是由三维的物质的现象和超三维的物质的本质构成的统一体,但三维的物质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那么,统一于物质之中看不见的、决定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超三维抽象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明确地说,是不是物质?
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仅仅是现代哲学框架定义的存在形式吗?或者说,现代科学研究实证的物质是全部的物质存在形态吗?
恩格斯早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就曾经指出:“在自然科学本身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一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真实的关系被颠倒了,映象被当作了原形,因而必须把这些理论同样地倒过来。这样的理论常常在一个长时期中占统治地位。当热在差不多两个世纪内都被看作特殊的神秘的物质,而不被看作普通物质的运动形式时,热学的情况就是这样,热之唯动说才完成了这个倒过来的工作……”[2]那么,在现代哲学与科学领域中,在对人自身以及宇宙物质性的认识上,是否也存在类似颠倒的情形呢?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这是以往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物质存在的定义,今天已显露出其时代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不完整性,需要深化其内涵和外延。
现代哲学定义和现代科学研究的物质,主要是三维物质。三维物质是看得见、占有空间的粒子或粒子组合态,是光速以内运动的显性存在的阳性明物质。现代粒子物理研究对物质结构最小单位的了解不断深化,用最现代的科技方法和手段已经微分到夸克和轻子,都小于10-17厘米,即不到质子、中子的万分之一[4]。这也仅仅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
物质存在还有另一种形态,即超三维的物质存在,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占有空间、超光速运动、隐性存在的阴性暗物质。隐性存在的阴性暗物质也属于物质存在,它也可以为我们的感觉复写、摄影和反映。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在21世纪中国科技战略研讨会演讲中指出:“……另一个在我们宇宙中的大问题是暗物质。从引力我们知道有暗物质存在,可用光看不见,红外、紫外、X光都看不见。宇宙里90%以上是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有极大的能量来源我们不知道。”[5]可喜的是,现代科学已经注意到阴性暗物质,并对其进行了探测和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宇宙统一于阴阳物质。宇宙万事万物同时又都是复性物质,都是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阴阳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复性物质之间亦然。正所谓:法于阴阳,阴阳互根;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转化,阴阳交变。也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全部含义。”[6]
阴、阳物质的转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为的,一种是自然的。人为的转化只有在符合事物本质与自然发展规律时才是可取的。人为的转化只是一种手段,在有些时空点上适用,在有些时空点上不适用,而自然的转化是必然的。人类社会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常规,自然界有自然界运动的规律,宇宙有宇宙本质和总规律。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适应规律、把握规律并运用规律,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事物进行相当范围的调整,但却不能创造规律或从根本上改变规律发展的总趋势,这正如自然界整体的运动、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样。于是任何不适应或违背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本质与规律允许限度的胡思乱想,以及盲目无度的破坏性竞争和发展,最终都将受到规律的调控和惩罚。
阴阳物质与复性物质理论,科学地反映了现实变化的同一性,它也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证明——有三维的粒子或粒子组合态、光速以内运动的显性明物质,同时就一定有超三维、超光速(超时空)运动的隐性暗物质。这是“唯物辩证法”从更高层次上对物质存在形态的辩证,也是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对物质存在及运动规律认识的延伸与发展,实践的证明则首先来源于新人学对人自身本质层面——精神研究的突破性成果。现代量子力学对引力、场、信息、虚粒子的研究,尤其是τ轻子和中微子作为虚存在物质一般不参与强作用,但其质量却是参与强作用的轻子二倍的特征的被证实[7],和宇宙学对天体“黑洞”[8]与时空的研究成果,都对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代粒子物理研究“微观世界粒子具有双重性——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科研成果,以及“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与转化”“量子跃迁”“量子测不准”“量子坍塌”“量子回归”等科学原理,和希格斯玻色子“自旋为零”[9]特性的被证实,都从现代科学理论与科技实证上给予了相应的启示。
现代哲学与科学主要侧重研究和把握的是三维物质(阳性明物质)产生、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只能说侧重认识和揭示了部分物质产生、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或物质存在一种形式的内在规律,所以对物质存在形态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物质内在本质与规律的揭示是不完整的。
研究结果表明:显性的现象存在是物质,隐性的抽象存在也是物质;人的肉体是物质,人的精神也是物质。
1.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形态。
2.事物本质是事物的既现象而又抽象的存在,抽象存在的事物本质也是物质。如果说抽象存在的事物本质不是物质,那么无疑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万事万物存在的物质性。
3.本质决定现象。抽象存在的事物本质不但是物质,而且是更长久、更稳固、更高级的物质,只不过这种物质不同于以往人们认识和已知的三维物质。
4.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引力、场、信息、虚粒子、τ轻子与中微子、“黑洞”等,都是肉眼不可见但具有可测效应的物质存在。
5.宇宙统一于三维、现象存在的阳性明物质和超三维、抽象存在的阴性暗物质。
6.在既一切形而又超乎浸透于一切形的宇宙本质之中,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现象的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化过程,即在一定条件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与总体趋向本质的还原。
7.精神也是物质,属于看不见摸不着、不占有空间、超三维、抽象存在的阴性暗物质,是更长久、更稳固、更高级的物质。与其说精神是物质的反映,不如说精神是反映物质的存在。意识是精神对事物的反映,而思维则是精神反映与思考事物过程的活动。亦如认识和实践是人的属性一样,意识、思维、心理、智慧是精神的属性。
8.人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思维并运用语言进行情感与理性交流的肉体(属三维、现象的阳性明物质)和精神(属超三维、抽象的阴性暗物质)的物质辩证统一体。在现实人的层面上,精神和肉体与生俱来、同生同在、组异成同、缺一不可,不存在先有谁后有谁、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心、物本是一元。
9.精神是人与人类的特殊性,而非万事万物的特殊性;精神是人的内在动力源,是生产力的根本。
10.不是物质(三维、现象存在的阳性明物质)产生了精神(超三维、抽象存在的阴性暗物质),精神也非万物的本源。
有鉴于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是物质的”认识需要拓展和深化,对“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原理”,应引申理解为宇宙及其万事万物的显与隐、三维的阳性明物质与超三维的阴性暗物质的高度辩证统一。
宇宙统一于物质,即统一于阴阳物质,这是宇宙物质的自然存在。所以应当确立起三维与超三维辩证统一的宇宙物质观,应当在肉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中来认识人本身,在显与隐、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中来认识宇宙中各类物质的存在,以及宇宙自身的存在,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地确立起阴阳辩证统一的彻底的宇宙物质观。
符合事物本质与发展规律的思想是科学的,“科学与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10]。
七、新人学的宇宙本质与规律观
我们已经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精神(这也仅仅是就人自身层面而言的),是人的肉体与精神这一统一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人的特殊性,是人类共同的第一层面的本质。我们还进一步揭示了宇宙中阴、阳两种物质存在形态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但从最本质的宇宙学意义来看,人与宇宙间万事万物(不论是阳性明物质,还是阴性暗物质),一方面各自都必然有其自身特殊的本质和规律(特殊性),另一方面又都必然有着共同的本质和应当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普遍性)。这一宇宙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就是宇宙本质;这一宇宙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最普遍的规律,就是宇宙的总规律。因此,破译了宇宙本质和总规律,才是从根本上破译了人的本质和规律,也只有从根本上破译了人的本质和规律,人类彻底自由和解放这一新人学的最终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那么,宇宙本质和总规律是什么?它处于怎样的状态?
宇宙本质就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普遍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宇宙本质必然贯穿浸透于宇宙万事万物之中,必然是无时、无处、无所不在的,必然具有最普遍的意义。也即是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始终不能离开宇宙本质而存在,宇宙本质必然始终贯穿浸透于每一事物之始终,否则既不能成为宇宙本质,宇宙本质也无从体现。
但宇宙间显现的万事万物又不就是宇宙本质,只能表现为宇宙本质所规定的过程,或者过程的局部。因为宇宙间显现的万事万物各有其特殊性,都必然处于“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之中,而宇宙本质却不会因任何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生灭而生灭,否则也就不能成为宇宙本质。也即是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宇宙间万事万物之中的每一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都是特殊性的,都不具有普遍意义;宇宙本质贯穿浸透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均在宇宙本质之中。也即事物本质的共性和普遍性必寓于事物的个性和特殊性之中,但同时,宇宙中一切个性和特殊性事物从根本上又必寓于宇宙本质的共性和普遍性之中。
可见,宇宙本质虽然不离开万事万物而存在,却又不等同于万事万物之中的任一事物。宇宙本质是宇宙的既现象而又抽象的存在,它既体现在每一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之中,又体现在每一过程之前后,是超对称、超引力的大统一;它从根本上规定着一切过程,具有自然遍在的超时空性,且具有能生、能变、能藏的功能。一切都从它发生,一切都受它调控,一切都复归于它,一切都尽在其中,而它却无形无相、无影无踪。这就是道家所谓的“道”和佛家所谓的“空”,也就是基督教所谓的“上帝”和伊斯兰教所谓的“主”。实质上“道”与“空”和“上帝”与“主”是同一指代,都是指宇宙万事万物这一共同的既一切形而又超乎浸透于一切形的宇宙本质,只不过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用来表示的语言和文字不同、传播的方法和手段不同而已。
也可见,宇宙真理(宇宙本质和总规律)只能是统一的。因为凡表现出特殊性的事物,都不会为万事万物所共有,更不会是共有的、统一的宇宙本质。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存在(无论是阳性明物质,还是阴性暗物质)都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都是暂时存在,都不具有最普遍的根本意义,所以都不会是万事万物统一共有的宇宙本质。
本质无形,道隐无名,上帝无相,大道空空。从根本上体验观察,宇宙本质是无形无相、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净不垢、非阴非阳、非动非静的,且具有能生、能变、能藏的功能,它既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开端,也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终结。一切自然的宇宙现象都是过程,都是宇宙本质所生之“浮华”,都是宇宙本质自发信息在不同时空点、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并从根本上为宇宙本质所规定,最终消融在宇宙本质之中。但这一万事万物共有的宇宙本质却既不能认为是“有”,也不能认为是“无”,因为如果认为是“有”却无任何形迹可见(相当于量子的来源,或希格斯场),如果认为是“无”却能生“有”(相当于“量子跃迁”能产生出量子)。宇宙本质制约和规定着“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无”非真无而含藏万有的“种子”,“有”非真有而终归于“无”,于是宇宙及其万事万物就表现为有与无、生与灭、动与静、变与不变的高度“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的圆融不二状态。现象的“有”是本质“空”的自性功能的展现,是宇宙本质自发信息的不同排列组合态,是时空条件因缘所生,都是暂时存在,都必然要经历“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是过程中必然趋向“灭亡”的某种状态,是三维物质向超三维物质或更高维层物质的运动、变化,为本质的空性所规定。用现代科学证明这种“灭亡”,也并非真灭,而是“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是向更高维层的物质转化了去。一切现象的“有”,最终将复归于本质的自性“空”。
“空”是本质,“有”是现象。现象生灭,本质永恒,促使宇宙万事万物必然处在“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自然运动过程之中。这就是“真空现妙有,妙有即真空”,万事万物都必然经历的“成、住、坏、空”的过程;也即老子宇宙创生论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11]的由道派生出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又最终复归于道的返本还原过程;也相当于现代宇宙学认为的:宇宙初始时,由能量高度密集的四种基本作用力(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统一未分的“真空”状态,逐渐膨胀至一定阶段,“暴涨”“真空相变”(即由质到量的跃迁、量的积累,质量互变),四种基本力逐渐分化,从“混沌”的无序到有序,形成宇宙表象世界的万事万物,然后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总是朝着均匀、简单和消除差别的方向发展,即从有序到无序,最后达到系统处处无差别的返本还原过程[12]。可见,一切均在“产生、发展和灭亡”(即“生、住、异、灭”或“成、住、坏、空”)的过程之中,一切均为宇宙本质空性所规定。万事万物如此,生命(包括人本身)也必然如此,概莫能外。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万事万物虽然为其共同的本质空性所规定,但由于物质产生以后所处的时空条件和维层不同,又必然各有其特点;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了物质存在的千差万别和这种暂时存在表现在时间上的长或短。每一种物质存在形态在其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又必然为自身的特殊性所规定,必然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因为不同维层物质自身本具的能量不同,运动形式也自然不尽相同;不同维层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构成了每一物质存在形态在其运动过程中特殊的本质。也即是说,在既一切形而又超乎浸透于一切形的宇宙本质之中,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现象的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化过程,即在一定条件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与总体趋向本质的还原。
20世纪天文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哈勃定律”直接得出的推论是:“宇宙中所有星系都在彼此远离,即宇宙处在普遍的膨胀之中。”[13]也即是说,宇宙是由极简单的原因导致的复杂后果。
然而,通过新人学研究与实践深入体验观察时,进一步发现:宇宙的现象是由极简单到极复杂再到极简单的过程,是起始于宇宙本质的空性光明,再复归于空性光明的宇宙本质的转化过程。——宇宙现象是“空(无形无相、能生能变能藏的超对称、超引力的大统一‘真空’状态)——成(宇宙本质自发信息〔相当于‘量子跃迁’,产生出最基本的物质形态〕至一定阶段,能量高密‘暴涨’‘真空相变’产生万事万物)——住(万事万物不断组合、变化,趋向发展至成熟期而进入高峰〔相对稳定期〕)——坏(趋向发展至宇宙现象的衰落与‘灭亡’)——空(宇宙现象最终化解、消融,复归于宇宙本质空性光明的自性本位)”的开放螺旋式自然循环运动过程。
——宇宙现象都是过程。
——运动是宇宙本质的属性。
——现象的运动和发展,实质是趋向本质的还原,是总体上趋向本质“解蔽”的开放螺旋式自然循环运动过程。
——宇宙现象的运动和发展,终将复归于初始发展现象的宇宙。
也即是说,宇宙现象是由质发展出的量,量再回归到质的“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的自生自灭、本无生灭的开放螺旋式自然循环运动过程。这就是宇宙本质空性光明所规定的自然法则,也是新人学对宇宙、人生和万事万物得出的基本结论。
八、新人学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宇宙本质是空性的光明,是显化和含融万物的。所以,人生本“空”,并不意味着人生没有意义和价值。那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事实证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
就现实一般的人生而言,大体可以将人分为小我、大我和无我三种人生境界:
“小我”是自我本质迷失的尚未开化状态,是偏重于物质生存或自我享乐的自私自利境界。
“大我”是“小我”发展至对自我本质虽然尚未完全自觉,但思想和行为已经不局限于自私自利的“小我”状态,是在利己中利他,或进一步在利他中利己,乃至于舍己利他趋向人生本质层面发展、表现自我能力、力求实现人生存在价值的“大我”功利境界。
“无我”的初步是“大我”发展至对自我本质的认识产生飞跃,力求实现“大我”向“无我”超越的“舍我”高尚道德境界;“无我”的极致,就是了悟宇宙人生真相,体悟和内证到“我”“法”两空,实现了人的本质与宇宙本质合一,“所知障”断尽、烦恼不生,大彻大悟、大觉大慧,身心获得彻底自由和解放的人生状态——这是难以言喻、不可思议的,是只有亲证才能体验到的彻底自由和解放的境界。
舍弃“小我”得“大我”,舍弃“大我”得“无我”,“无我”方为“永恒我”。
大道无形,大道无私。“物”“我”两空、“无我”无私、“无私”奉献,就是宇宙本质落实到人生层面的高尚道德状态和彻底觉悟的境界。
道德是崇高的,用道德铸造的人格力量是巨大且无穷的。
道(宇宙本质)隐无形,大道无私,天下为公。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地之心为心,以宇宙本质为心;无私而做,常行善道,兴慈运悲,化导众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身心宁静,浩气长存,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长久,与宇宙同寿。
大道无私而生育万物。人类最宏伟的事业必是最无私的利他事业,以有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欲想成就无私的伟大事业如何可能?从肮脏龌龊的卑鄙心理出发又怎能产生出崇高而伟大的思想和行为?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为人类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且留下宝贵物质或精神财富的伟人、圣哲,哪一位不是以其伟大的理想、“舍我”无私的品德乃至于“无我”利他的高尚道德情操而有所成就?孔子、耶稣、穆罕默德、阿基米德、爱因斯坦、诺贝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是“舍我”无私的,所以成就了“舍我”无私利他的伟大事业;老子、释迦牟尼等是“无我”无私的,所以成就了“无我”无私利他的与人类、与宇宙同在的无量功德而具有无限的永恒魅力!
需要指明的是:人生高一层次的价值取向是包含低层次价值取向的,只不过不将低层次价值取向当作其人生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比如穿衣吃饭,即便是即身“成佛”“成道”了,也还是要穿衣吃饭的,只不过不执着于穿衣吃饭,只当作人生顺其自然的行为而已。就现实人生而言,人这一生命形态是有饮食、睡眠的精神(超三维物质)与物质(三维物质)的统一体,“得道”之人是用而不执着的返本还原状态,是取其顺乎自然、无执无著的“中道”。
就人生价值取向来看,执着有一个实在的“我”,对外物追求与占有欲越强烈,则人生价值越低,呈“小我”状态,这是舍本逐末的迷惑人生。
人的本质实质是人的既现象而又抽象的存在,外物只是人生生存的需要而不是人生的全部和根本,所以当生存问题已经得到很好解决,追逐和占有外物越强烈,则背离自身的本质就越远。认为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对“我最终又是谁的,谁又是我,以及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来,我最终又到哪里去”却毫无所知,心被外物牵动,如随风飘荡的落叶不能自主。
虽然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但对外物呈顺其自然的状态,侧重于道德的、智慧的精神追求与提升和自我存在价值的实现,是趋向人生本质层面的发展,呈“小我”趋向“大我”发展的较高级状态。
如果能够舍弃“小我”,进入为他人、为国家、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的状态,那么就可以逐渐成就“大我”并趋向“无我”,在世间就可以行正道、建功立业,成为大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企业家、文学艺术家等伟人或世间圣哲。
如果能由慧起修,彻悟宇宙人生本质的一如空性,了断人生烦恼而行“普度众生、济世活人”的宏心大愿,“智悲双运”“定慧双修”“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能获得圆融无碍的“正遍知”智慧而成就菩萨、佛的果位[14]。至此出世入世无别,凡圣等一、无执无著、无挂无碍、潇洒自在而获得大自由,可以为“天人师”[15],给人以正知正见,使有缘人开悟人生,获得不同层次的身心自由和解放。传播真理,开示宇宙本质之知见,正世人之所过(并非指责,而是说明道理),辅万物之自然(揭示宇宙人生的本质真相,顺应自然规律发展),即可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个体人达到彻底自由和解放的圆满人生。
宇宙本质是人生道德的自然价值尺度,这一自然的价值尺度是通过人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表现出来的,即通过人不同的精神境界和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体现在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上,必然表现为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反之,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又必然表现出不同道德状态下的不同人生价值取向,最终表现为不同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结果。
由此可见,世上本没有什么天才,只有不同价值取向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持之以恒努力的人生结果;或者说,只有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不同人生状态。想了悟宇宙人生、超越凡圣、解除生老病死苦等重重烦恼的困扰而获得人生的彻底自由和解放吗?那就从认识自己,提升和超越自己开始吧!
美好产生于心里,天堂、净土也在人间,心净则世界净。时代发展至今天,已经不难看出,凡不注重精神文明与道德修养,也不注重探索与适应人与宇宙的本质和规律,终非获得彻底自由和解放的正道。现代哲学与科学如果能够将“内求法”与“外求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侧重于“内求法”,注重人生本质层面——精神的研究、发展与提高和道德境界的升华,引导人们确立起全面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时空观和发展观,减少自私自利的贪欲和对外物过度的追求与占有,以物质生存为基础,以健康的精神发展为保证,以身心彻底自由和解放为目标,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融洽,人与自然之间就会更加和谐,人自身的心态就会更加平稳,人的身心与现代科技就会得到应有的过滤,现代科技必将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界平衡协调的发展中呈现出新气象,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人类在宇宙中的自由度就会更大。如此,人间“天堂”“净土”可以建立,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美好的共产主义大同世界可以实现。
九、新人学的社会历史形态观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进程,尽管不能排除在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社会阶段混合、交融或叠加的现象。但总体而言,在社会制度不同的情况下,必然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主导下的社会,必然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
仅就目前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而言,资本主义终将以社会主义为归宿,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夜;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共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代表着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般而言,资本主义初期大都以损人利己或偏重自私自利为基本特征,而到了中期则转变为利己利他、自他两利的态度,当这种互利精神出现时,已经标志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萌芽的发生。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最初的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平等互利的合作共赢,到中期的物质生活的满足与更注重利益他人,再到对物质现象“否定之否定”的“舍己”利他的无私奉献,体现了人们对自身及他人利益认识的变化与思想觉悟的提高(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理念也逐渐增强)。而资本主义的消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必然会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利益得失等诸多方面产生自我矛盾,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和行为上的剧烈对立与冲撞,但终将会被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所消融而不得不发生趋向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转变。共产主义初期,人们追求的是“无我”的无私奉献,为大众谋福利;而在共产主义的中期阶段,人们不仅实现了无私奉献与平等,更重要的是达到了精神的高度文明,实现了心灵的普遍觉醒;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则是对这一觉醒的超越与升华,人们将通过自身的领悟达到对宇宙人生本质的理解与通达,实现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共生,进而实现人的彻底自由和解放。
不能否认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可能会诞生出思想意识超前、道德行为超越、精神境界升华的先行觉悟者。其超脱于当下世俗社会一般意识形态和历史阶段的洞见与智慧,且不被现世和时空所束缚的宽广胸怀与慈悲,已经为无数伟人、圣哲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显化与卓越的贡献所证明。
十、新人学的宇宙人生真理观
综上可见,融合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的研究成果,吸取人类思想文化精华,在认清“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宇宙本质和规律是什么”的同时,重构具有根本性、融通性、时代化,符合人类文明历史发展大势的宇宙人生真理观,已经成为不容回避、不能回避、无法回避且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回应人类历史的呼唤:
(一)真理观
1.真理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谁都不少一丝一毫。
2.真理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凡圣等一,本无差别。
3.真理即宇宙本质。宇宙本质是不言自明的本然觉性,本来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它不会仅仅为少数人所拥有,而是必然会为一切大众所普遍掌握和运用。
(二)宇宙观
1.宇宙本质是一切之根本。
2.宇宙一心,心是空性的光明,一心显现一切。
3.心无大小,无来无去,无生无灭。
4.宇宙无限,无始无终,能量守恒。
(三)时空观
1.时间是人对暂时存在的幻化事物以为真实而产生的相对感知。
2.空间是人对感知到的此幻化物质存在与彼幻化物质存在之间的相对认识。
3.时空是人自我本质迷失的结果,是对幻化事物产生的错觉。
4.时空无限,无始无终。
(四)发展观
1.一切皆在宇宙本质的空性光明之中“产生、发展和灭亡”,在“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过程之中幻化。
2.宇宙中存在的事物是相互转化的,一切都处在“统一辩证和辩证统一”“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的过程之中。
3.现象的发展实质是趋向本质的还原。
(五)人生观
1.现象界的生命遵循因果规律:一是现报(当下的因当下显现果),二是异熟(当下的因当下不显现果,待因缘条件成熟时结果)。
2.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善果恶果,如影随形;命“自我”立,因果自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3.人生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随业流转”的幻化生存过程,也是生活的大舞台,更是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超越自我、获得身心彻底自由和解放的最好道场。
(六)道德观
1.爱护生命和生态环境是道德的,反之是不道德的;利益他人和人类社会的思想与行为是道德的,反之是不道德的。
2.遵循道德即善的,违背道德即恶的;善的即美的,恶的即丑的。
3.止恶扬善是人间和平稳定的正道,扬恶止善是人间动荡不安的乱源。
(七)价值观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
(八)人生发展观
1.以生存为基础,了悟宇宙人生真理实相。
2.充实和提升精神境界,解除烦恼、痛苦的困扰和不自主的“随业流转”。
3.以不同的方式贡献人生,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身心的彻底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指出:“自由领域,只是在由必然和外在目的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开始;按事物的性质来说,也就是只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16]概要而言,人的彻底自由和解放,必然是思想、精神和行为的自我超越,也即对自我和宇宙物质现象的彻底“否定之否定”之后,最终也只能由人自身的“内求法”来完成——“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7]。
总而言之,面对人心浮动的全球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的现状,尤其是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并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的态势下,“如何做人”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既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也是时代的重大课题。因此,推进思想解放、坚持科学真理、纠正思想谬误、提升道德标准、促进认知与意识觉醒,为创造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高度精神文明为保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世界和平及人的自由与解放而不懈努力,无疑是当代人文学者、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文化教育工作者乃至宗教领袖所肩负的责任与神圣使命。面对这一现状,每个人都将面临生活的种种挑战。对此,生而为人的我们,应当以宽广的胸怀、积极的心态和实际行动来响应时代的召唤,绽放人生的光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光明灿烂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