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一些孩子的状态?
早饭后,我到补习班教室的时候,学生已经坐满了。两个家长正在门口窃窃私语。我没来得及和她们说话,就直接进教室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了。
屋子里声音很大,同学们三三两两,有的在说话,有的在打闹,有的在打牌,有的在睡觉,各人陶醉各自的。看见我,多数人停止了自己的“忙碌”,掏出语文课本放在面前装模作样。我没有批评他们,直接告诉他们:“课前给大家20分钟时间,复习一下昨天学习过的数学和英语,或者是语文。”绝大多数同学开始“嘤嘤私语”般的读书了。
墙角处两个多动的男生,四只手铰在一起,放在腿上。还时不时地碰碰肩膀,挤眉弄眼地假装在学习。我忍不住,站在前边注视着他们。他们的眼睛偷偷地看着我,和我的目光相碰的瞬间,急急忙忙垂下了脑袋。只是,他们的心思,就只有一个: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也许,我的一不留神,他们的手忙脚乱立刻就回归原状了。
第三排那个眼睛大大的,扎着小辫穿着白T恤的姑娘,滴溜溜转着眼珠子,在寻找我没有关注她的机会骚扰别人。她的脑袋像个拨浪鼓,一会儿脸朝左边给同桌挤眉弄眼,一会儿脸朝右给邻桌塞一点儿零食在嘴里。她以为我看不见的时候,还会伸长胳膊用手指抠几下前桌的脊梁。如果她觉得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她就装作在读书的样子,不停地抬起眼皮看我。她的抬眼皮的频率之快,出乎我的预料。我看她一眼,根本没有变换姿态,她已经看我无数次了。
最后那个穿防晒衣的男生,除了睡觉,还是睡觉,我叫醒他,他抬起眼睛看看我,摆放好书桌上的课本,眨巴眨巴眼睛,继续趴在桌子上。
……
孩子们的状态令人忧心忡忡。假期里,大家都是抱着比学赶帮超的心理来这里的,可是真实的状态却达不到我们想要的。
二十分钟读书结束,为了整顿他们的这种懒懒散散,我一不做二不休让他们站起来读书。条件是,前边布置过背诵的两篇课文,只要背完一篇的就可以坐下。其他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书,背过了再坐下。明确一点:这是督促,不是惩罚。还行,多数人那个竭尽全力大声背诵。
也许是上一节读书耗尽了大家的精气神,第二节课开始,一些同学的脖子就承载不住脑袋的质量,摇头晃脑之后,便自顾自地双手支起或者干脆倒下。我忍气吞声喊了三次,破天荒第一次默认“你睡你的我讲我的,互不干扰”。该和颜悦色的鼓励,我毫不吝啬地夸奖了。该耷拉着脸子恶声恶气大声斥责的,我也直言不讳批评了。可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某些人,依然我行我素云淡风轻。这样的无能为力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明明知道,一些同学表现出来的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凭我的一己之力,纵然历经千回百转,又能怎么样啊?那些“立志长”的人,终究会一如既往地奔跑着,那些“长立志”的人,你再废寝忘食软硬兼施,他依然是油盐不进。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想责怪孩子们的不思进取,还想责怪家长的“散养”策略,还想责怪我们教师自己,决不能以置之不理的态度去静待花开。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这是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教育的实质就是推动和唤醒。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尽力唤醒每一个沉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