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书,在我心里没有明确的定义。不过读过几本感触较深的书籍,《等待绽放》《傅雷家书》《正面教育》这些书籍都深深的影响了我,让我在陪伴孩子的路上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虽然不是一个特别合格的母亲,可是我在学习并反思改正。这两天在读朋友推荐的书《为何家会伤人》确实是一部好书。潜意识中,一直都知道家是会伤人的,到底如何伤,伤的怎么样呢?我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凭借感觉。
已经读了接近两百页了,有重读的冲动。“家是港湾,爱是退路。”深深的击中了我,使我明白感受的重要性。家庭中也是有规则的,那就是珍惜,不要把工作和家庭混淆在一起。再完美的婚姻也是有瑕疵的,有些瑕疵是可以修复的。很少思考自己的婚姻,最初的感受就是对方给予了足够的安全感,并不是因为优秀与否。后来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对方拥有着如父亲般的温暖和慈爱,我拥有着绝对的自由,就像过去一样。甚至,还会有些叛逆。不过,这就是我喜欢的样子。人总是相反的吧,我认为。我在很多时候就是一只“闲云野鹤”,他却是一个十分上进的青年。近来,随着工作的变动,他变得比较忙碌。相伴的时间比较少,我做起了后盾。过去曾希望他能改行做老师,这样一来时间就可以同步了。现在,我放弃了那种想法,接受并认可了他的选择。因为珍惜才是家庭的主旋律,而不是用自己的尺子丈量和约束对方。“你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
我不是一个溺爱孩子的人,经常给儿子锻炼的机会。前天小家伙跟着我去地里种花生。那么炎热的情况下一直陪我到下午4点多,没有怨言。他的吃苦让我很是欣慰,回到了家自己调水洗澡。不仅如此,还把碗、锅洗刷干净放整齐,小袜子洗的干干净净晒上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对以往的陪伴又做了反思。无论何时,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成为他自己。“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感受。“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儿子之前经常抱着娃娃,其实那是一种安全感的代替。这是我最需要反思的地方,今后要主攻这一方向,爱和安全感是互为整体的。正是因为感受到了爱,才真切的体会到安全感。
每天下午,儿子都会在楼下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晚上,儿子邀请了朋友来家里玩。和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人越发觉得他长大了。童年短暂,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