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就像一棵树,每个环节如同树上的枝干和花叶,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
读了窦桂梅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更加钦佩她高超的教学艺术,在普普通通的课堂上,踏踏实实的教学,对学生的心灵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
窦老师的课堂设计,有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好好儿活”构建课堂,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引起孩子们对生命的思考。
(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开始上课,窦老师就让学生评价自己的预习,评价读书到了哪一个阶段?正确,流利,还是有感情?我们一直再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到底怎么才算“有感情”?这个概念有点模糊,窦老师告诉了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是“读出自己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
接着,紧扣住三处“悄悄地”让孩子们反复阅读,揣摩,感悟母亲对儿子的那份“细心”“耐心”“小心”,理解母亲的那份“良苦用心”。对母亲动作的解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一个“扑”扑去了儿子轻生的念头,一个“抓”抓住了儿子,让儿子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一个“忍”写出了母亲的心中的苦。母亲忍住的自己身体上的痛苦,忍住了儿子喜怒无常的脾气,更是忍住了生活给自己的打击。
没有过分的分析,只是一边聊,一边说,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对孩子们的答案不评价,只是继续谈,“继续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远处,引出了更多的精彩。
(二)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
在母亲走后,我和妹妹要“好好儿活”。窦老师通过让孩子阅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来探究怎么“好好儿活”,但并没有说出菊花的象征意义,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好好儿活”就是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境界,使学生的理解更深一层。
明白了“好好儿活”的道理,再来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是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怀念,是刻骨铭心的怀念,是怀念和母亲一起渡过的美好时光,理解了母亲的那份苦心,明白了“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
(三)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从“娘俩”到“我俩”再到“我们”,从母子到兄妹,从他家到大家,层层递进,引发我们每个人的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最后得出答案:上帝让你怎样活那是你的命,该怎样活那是你的运,命运是分不开的,所以叫“命运”,用你的命走好你的运就是你的“好好儿活”。
就那么轻松的聊着,一节课就结束了,不想这么快就结束,没看够,可再想想确实该结束了。课堂上学生的感受真切自然,个性张扬,生命在课堂上生长,而这些都是来自窦老师激情的感染,巧妙的引导,窦老师的课真正实现了她的语文的教学目的:“为生命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