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古三峡——民俗篇(1)

  哭嫁

千古峡江,人与峡共生共存。

在漫长的岁月里,三峡人——尤其是土家族人,在这爿土地上修养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个善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样式繁多,跳丧、哭嫁最具民族风韵,从古至今得以传承,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清代土家诗人彭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

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看似不可思议,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文化意识。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大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思,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嫁。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当然是秘密的)。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婉动人。

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长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灯过;

绩麻同麻篮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爷(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呐,再帮娘啊梳把头。

曾记鬓发野花艳,何时额头起了苦瓜皱?

摇篮还在耳边响,娘为女儿熬白了头.

燕子齐毛离窝去,我的娘唉,衔泥何时得回头……

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为何不问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注:此图文孬张原发同程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各位亲爱的DISC家人们,晚上好,今天是元宵佳节,祝大家节日快乐,狗年大吉。感谢大家的陪伴,有幸能在元宵节来做分享...
    施小施阅读 3,873评论 0 1
  • 从象牙塔的纯洁无忧生活,到充满尔虞我诈的职场。你准备好了吗? 首先,你对于自我认知清晰吗?好啦!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如...
    不知名的小学僧阅读 825评论 1 1
  • 天在人们心目中,总是高远神秘、而且法力无边的。因为未知,令人景仰。地则不同,厚实沉默,伸手可触,站在地上,感...
    目送归鸿阅读 3,532评论 0 3
  • 话说时光流逝,光阴似箭一转眼又到了毕业季,07届的我们已经毕业十年,在这十年里有同学有了自己地家庭,也有人...
    叮叮2015阅读 3,666评论 0 0
  • 读书,你是为谁读书的呢?父母?老师?你是在应付吗?那你就错了。读书,我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一花匠阅读 3,5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