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案 秦始皇三个弟弟的下场
1、成蟜之乱
关于秦始皇的少年时代,也就是从出生到二十二岁亲政之前的事情,史书记载几乎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关于秦始皇的话题,无一不是回避这段时期。但是,从各种资料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还是能找到秦始皇少年时代的一些踪迹。
秦始皇出身于邯郸,当年正值秦赵长平之战(秦昭王47年)后的第二年,秦军入侵赵国。秦昭王50年,子异(秦庄襄王)与吕不韦脱逃回秦国,留赵姬和嬴政在被秦兵围困的邯郸。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的“旧恨”加上秦军入侵的“新仇”,让赵姬母子在赵国生存艰难,几次面临杀头之祸。
子异回咸阳后,正式做了王太子的继承人。由吕不韦陪同,他去见养母华阳夫人(政治母亲)和生母夏姬(血缘母亲)。由于紧急出逃,赵姬母子生死不明,子异的婚姻成为一件重要事情。依据人情的考虑和秦国的制度,夏姬虽然在政治上插不上话,但是在儿子的婚姻上却是按照惯例为当仁不让。也是依据当时的惯例,她在自己的娘家为子异选取新娘,也就是韩国王族出身的韩夫人。
韩夫人为子异生了儿子成蟜,这就是嬴政的大弟弟。秦昭王56年,嬴政的曾祖父死去,祖父安国君即位为孝文王,父亲子异为王太子。以新王即位为契机,秦赵敌对关系和解,赵国送赵姬母子回秦国。这时嬴政已经9岁、成蟜大概6岁,在父亲的呵护下,一起在咸阳城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秦孝文王年老体衰,正式即位三天就离世。子异即位,是为庄襄王。这时,秦国形成政坛三股势力,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外戚、吕不韦和赵姬母子为代表的赵系外戚。政治格局变得相当微妙,两位太后支持庄襄王是一致的,一个因为是政治联盟、一个是因为亲生儿子。但是对待两个孙子,两个太后的心思就不一样了。华阳太后是通过吕不韦沟通,接受子异和赵姬母子,自然对嬴政有亲近感。而夏太后就不一样,一来嬴政9岁回咸阳,关系相对疏远;二来韩夫人是她定的媳妇,成蟜又是见着长大,自然倾向成蟜。
成蟜虽然是嬴政的弟弟,但是他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是嬴政的潜在政敌。按照当时的制度安排,如果嬴政母子回不到咸阳,成蟜是很有可能成为王太子的。但是,从韩夫人未被确认为正夫人、成蟜未被立为继承人,我们可以看出有吕不韦和楚系外戚势力在秦国政治上努力,最终让子异等待赵姬母子6年之久。或者换个说法,赵系外戚在未发达之前,是受到楚系外戚的庇护的。
秦汉政治都有母后干政、外戚当权的通例,也可以说是制度性的产物。热播电视剧《芈月传》就演绎了宣太后芈八子为中心的楚系外戚主导秦国政权的故事。嬴政的亲奶奶升级为夏太后,政治待遇马上水涨船高。她虽然几乎不见史料记载,但是在2006年挖掘夏太后墓,帝王级的大墓让考古学家吃惊不少,可见生前的显赫。最终,兄弟两人还是不能好好地多玩耍一些时间,父亲秦庄襄王在位三年离世,年仅13岁的嬴政即秦王位。在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之下,嬴政和成蟜的明争暗斗并不因他是秦王而终止,反而愈演愈烈。
秦汉时代,男子的继承者权益有明确规定:第一位是儿子,第二位是父母,第三位是妻子,第四位是女儿。依次,秦庄襄王时候,年幼的嬴政是第一继承者,华阳太后和夏太后是第二继承者,赵太后(赵姬)是第三位。这时貌似没韩夫人什么事了,谁叫嬴政不是她的儿子。但是,成蟜是她儿子啊,她要替儿子考虑,韩系外戚也要考虑自己的政治前景。
史书中记载成蟜只有两件事:叛秦降赵、出使韩国。《战国策.秦策》《新序.善谋》《史记.春申君列传》都记载,秦王政五年,成蟜出使韩国,不费一兵一卒,得到韩国现出的“百里之地”。根据秦法,王子没有功劳,也是不能得到爵位官职的。15岁的成蟜,年级轻轻就获得大片土地,让人不可思议。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秦的韩系外戚为让成蟜得到政治资本,合同娘家韩国给成蟜一份“政治礼物”,以维护韩系外戚在秦国朝堂的政治地位。结果是成蟜受封长安君。
在当时,当权的太后去世时,政治上往往出现重大的变动。随着夏太后的离世,韩系外戚失去了保护伞。如果大家相安无事的过日子,到也不会发生什么大事。显然韩系外戚遭到另两股外戚势力的打压,尤其是政敌赵太后的清算,这种变化的不幸后果,就是成蟜借领兵出征的机会,在外反叛。叛乱平定后,参与叛乱的军吏全部斩首,参与叛乱的民众被迁徙到临洮(今甘肃临洮),韩系外戚遭到彻底清洗。
在成蟜之乱发生后不久,有一个政治人物被秦国封侯,他就是嫪毐。就如之前所讲,秦国封侯是有严格规定,纵然如王子成蟜也要赢得“百里之地”才得以受封。嫪毐,何德何能得侯位?下面,我们就谈谈嫪毐的故事,以及因此牵涉出秦王嬴政扑杀两个弟弟的事件。
2、嫪毐之乱
(1)嫪毐立功封侯
嫪毐是赵国邯郸人,与赵太后同乡。他本是吕不韦的家臣,后被吕不韦献给赵太后为面首,即为男宠。嫪毐最为人熟知的一个特点是性功能强大,他在酒席宴会的乐舞演出中,可以用勃起的阳具套上桐木小车轮作精彩表演,被称为大阴人。那么,他又是如何称为赵太后的面首的呢?这还得从赵太后和吕不韦说起。赵太后出生邯郸大户人家,善歌善舞且姿色美艳,她的人生价值更多的在于生活而不是政治。
她的生活多磨难,从跟吕不韦到被献给子异(秦庄襄王),到带着嬴政在赵国过了6年担惊受怕的日子,再到回咸阳与丈夫团聚。秦庄襄王即位3年就去死,赵姬成为赵太后,年龄不过30多岁。在秦国之地,她唯一可以依靠的政治实力只有旧情人吕不韦,她的多情之心也仅能放在吕的身上。《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对此,后人有认为很传奇、有认为不可信的。但是,按照当时的情景,吕不韦的尴尬角色,注定他不得不充当赵太后的情感和整治顾问双重功能。
古今中外,一个政治人物与幼王太后有过多情感纠结是很危险的事情。对吕不韦来说,也是如此,要面对政敌的责难,怕秦王亲政后的责难、也怕华阳太后和夏太后的发难。但是作为赵系外戚的重要一员,吕不韦知道要依靠秦王和赵太后,但是在私生活上必须跟赵太后分清界限。毕竟是曾经的商界巨子,深通人情世故,为避免突然断绝引发意外,他就找到嫪毐充当取代自己充当赵太后情人的替身。结果,赵太后对嫪毐非常满意,史书上说“绝爱之”。吕不韦乐见其成,少了自己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人对嫪毐的印象很刻板,停留在面首这个认知上,貌似其是个娱乐人物。实际上,嫪毐在政治上是有相当的作为的,他的真实形象显然是被隐瞒和篡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又扯个老问题,秦国是个法制国家,封侯是极其严谨的事情,不如秦王大弟成蟜要受封必要功劳、大将王翦战功再显著未达标也不给封侯。如果仅仅靠面首的身份,嫪毐再努力也是白搭,封侯与他没半毛钱关系。结果只能是一个原因,他立了大功。
到底是何种功劳呢?我们先谈谈嫪毐受到赵太后宠爱后的情况,《史记.吕不韦列传》“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从这段史料的解读中,嫪毐不是躲在赵太后房中之人,而是有自己府邸,有自己的门客,盛况宛若吕不韦,家中人来车往、热闹的很。然后,嫪毐封侯的记录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的很详细,“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我们可以看到嫪毐受到的恩宠,不仅可以擅用秦国王室的宫室、车马、衣服、苑囿、猎场,而且可以直接处理赵太后的家事政事,更重要的受封之事明明白白的记录在政府档案中。到底是什么大功,又是什么理由呢?在成蟜之乱发生之后,当年不久嫪毐封侯。这两件都是当年的秦国大事,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也的确如此,当夏太后死后,韩系外戚开始失势,并遭到赵系外戚的打击。这时候的嫪毐,已经不是吕不韦当初的门客,而是有一股自己势力的政治力量。作为赵太后家务和政务的管家,在赵太后打击韩夫人及其子成蟜的行动中充当了“急先锋”,可以说正是在他的一手策划下,赵系外戚集团成功清洗掉韩系外戚集团,逼得领兵在外的成蟜不得不反。
历史事件的真相,往往不仅仅存在事件本身,而在于事件的前后左右。前后是时间维度,从过去看到现在,再展望未来。左右是空间维度,认清一件事情,还要看看这件事的周边相关联的事情。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要解开问题的“锁”,开锁的钥匙不会这么巧就插在钥匙孔里,这钥匙很可能在别处。如果我们从夏太后之死、成蟜之乱、嫪毐封侯这三件看似孤立的事件出发,把他们关联起来,甚至很可能就是历史场景中连续发生事件。事件还在继续发酵,接下来轮到嫪毐走背运了……
(2)赵系外戚日暮
嫪毐与赵太后的私情,随着秦王的长大,变得越来越危险。并且,嫪毐自以为得宠,有时候说话不检点。以当时宫廷的潜规则而言,太后养一两个面首不是问题,但是面首张扬太后隐私,进而牵涉秦王声誉,这就不是一个小问题了。于是,在告密者的告发下,嫪毐受到追查。追查的面不小,连赵太后都受到影响,貌似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赵太后和嫪毐都暗暗都做了一些应付不测的准备。
他们是要对秦王嬴政下手吗?是吗?不是的,如果受一些文学作品、影视剧的影响,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无论是赵太后也好,嫪毐也罢,他们的财富、地位和权利都来自于秦王嬴政的存在,没有了秦王嬴政他们就没有凭借的政治资本。虽然,有很多传闻说嫪毐曾私下跟赵太后说,将来秦王过世,可以让他们生的儿子来继承王位。这只能是双方私下喃喃时讲的私话,拿不上政治台面上的,让一个没有嬴氏血统的孩子当秦王,这是公然对数百年立国的秦国宣战,也是以卵击石的行为。所以,他们准备发动的叛乱绝对不可能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秦王。
嫪毐最终还是发动叛乱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九年)四月,上宿雍。已酋,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毐败走。”
已酋这天,嬴政在秦国旧都雍城,正式行了冠礼,身有佩剑、头戴王冠。按照制度,从这一时刻开始,他要收回大权、开始亲政。同时,嫪毐用秦王的印玺和太后的印玺,调动咸阳县的军队、宫廷警卫部队、政府骑兵部队、附近少数民族武装以及嫪毐自己的门客,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准备进军雍城。在嫪毐的军中,有大量政府高官参与其中,有卫尉、内史、中大夫令、左戈等20多人。如果叛乱成功,秦国政治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
上文,我们说了嫪毐叛乱不可能针对自己立足的根基秦王,那有是针对谁呢?按照当时的政治格局,韩系外戚遭到清算,赵系外戚所面对的政敌只有楚系外戚和赵系内部的吕不韦。有点奇怪了吧,他们本来不就是一伙的吗,大家之前都玩得很开心啊。是的,那是以前,政治舞台上重来玩的就是惊险。当赵系和韩系斗的时候,楚系乐的看戏。当韩系崩盘之后,随着赵系的壮大,楚系的外戚们开始警戒和不满起来。三头老虎本来可以搞平衡,现在剩两头了,只能去玩胜者王、败者寇的游戏!
借口嫪毐的不检点,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开始全面布置对赵系的打击。在秦国根大叶茂的楚系,企图利用嬴政亲政的机会,清除赵太后和嫪毐的势力。因此,嫪毐狗急跳墙发动政变,企图用非常之手段,先发制人、干掉楚系外戚。而本属于赵系的吕不韦,因为与赵太后关系疏远后,随着嫪毐的崛起,逐渐成为互相对立的政治对手。
这一点,《战国策.魏策》记载“秦自四境以内,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犹之如是也。”意思是说,当时的秦国境内,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上,大体分为两派,要么站在嫪毐一方,要么就站在吕不韦一方。
嫪毐的叛乱,秦王派出相国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一起平乱。其实吕不韦没打过什么大仗,带兵经验不足。平叛主要是由楚系外戚集团的昌平君、昌文君完成。嫪毐被捉住之后,除以五马分尸的酷刑,他的宗族也被诛灭,参与叛乱高官都被枭首示众。依附嫪毐的门客,判刑的判刑、流放的流放。
赵太后被驱逐出咸阳,迁徙到雍城软禁。她和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嬴政的同母异父弟弟,都被扔在地上扑杀掉。由于吕不韦与赵太后的旧情,他推荐嫪毐入宫的密事,都被牵连出来。结果是,秦王政十年十月,吕不韦被免去相国职位,驱逐回封地河南(今洛阳)。第二年,嬴政余怒未息,吕不韦饮鸩而死。
三大外戚集团,经过经过成蟜之乱,韩系外戚被清算;经过嫪毐之乱,赵系外戚被击垮。现状,对秦王政权构成威胁的仅剩楚系外戚集团。虽然,在母亲赵太后、养祖母华阳夫人之间,赵系外戚和楚系外戚争权夺利,令他很被动。但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楚系外戚,毕竟没有赵系外戚亲近。楚系外戚在朝廷一枝独秀,不利于他的政治利益。
因此,第二年嬴政从雍城迎回母亲赵太后,既是重新处置亲族感情、稳定内政的需要;更是平衡国内政治势力的需要,免得过于依赖楚系外戚,失去王权的自主。
王室之内,兄弟之情是一种亲情,也是一种政情。更多的时候,政情碾压亲情,说句“相爱不相杀”并不容易,因为“相杀”才是常态。秦王的三个弟弟,一叛、两死,其背后展现的是影响政局的二大外戚集团的覆灭。
那么,接下来,秦王嬴政该如何出手楚系外戚集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