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砥砺前行中走来,我党我军的“枪杆政权”,兴发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而这条“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建军之路,也正是从一道道荆棘中走出来的。从曾经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世界一流;从曾经的迷雾笼罩,到如今的光明前景,党的一代代领导人结合道路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共同书写了我军发展的新篇章。
1927年9月,云雾缭绕的罗霄山脉,一支溃散的部队正前进在密林间,这正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残部。脚部受伤的毛泽东一瘸一拐地拄着拐杖,跟在队伍之中,眼前的伤病员所发出的惨叫以及自己军队狼狈不堪的惨象,让他心中顿如刀割。但在这煎熬之上,还有一件心事让他为此踌躇不已:自己的队伍里面,多数人带着严重的“军阀风气”和“农民陋习”,队伍思想严重不统一,逃兵叛将也是越来越多,自从在八七会议上定下“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斗争路线,党对军队的管理就一直是个难题,就好像手里的一把豆子,稍微放松就会散,而要想让革命队伍强大起来,我党就必须要牢牢抓住“枪杆子”。与之相呼应的南昌起义军亦是如此,这让毛泽东感到十分困惑。一天晚上,他特地拜访唯一的“无逃兵连”,向连长何挺颖发问,何告诉他,自己的连队有自己的党支部,而党支部就是思想斗争的力量源泉。一时间,毛泽东顿悟:要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而起初将党支部设立在团级单位的主张,容易让党的思想大而化之,很难真正切实起到作用,而将党支部建在连上,从连单位开始,既能承上启下传播党的先进理论,又可及时反映基层问题,将这一思想灌输细化到连上,才能抓住党的思想主心骨,军队的思想才不会垮。这一思考,解决了困扰毛泽东长时间的党政方针问题,也成功地为建设一支铁的队伍奠定了建设性的基础。
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下令对部队进行整顿改编,除去冗部冗职,缩编队伍,自主去留,凝结最有力、最忠诚的革命者,并建立了军队基层民主制度:“士兵委员会”制——也就是后来军人委员会的前身,设立党代表,为官兵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军队民主制度改革的典范,更确立了今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后来又在水口,成立了第一个正式建在连上的党支部——这便是“水口建党”,也代表着“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今天的党支部,是一个连队的心脏,从这里迸发出的革命斗争精神,指导着基层官兵如何能打仗、如何打胜仗。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经过“赣南三整”,与毛率领的秋收余部会师井冈山,至此,我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变得空前强大,从这条路上也走出了一支革命力量卓群的队伍:红四军。此番改制,让旧时军人正式成为了革命军人,党,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真切的实体,支部建在连上,有力地保障了军内基层党的思想不动摇,成为了打赢战胜一切革命阻障的力量源泉。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向中共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一方面,当前工农武装割据力量正处于发展阶段,而我党我军拥有的良好群众基础就是发展之本。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在前面的战争中,红军不溃败,全在党支部建在连上,这高度肯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进作用。脱去“流寇习性”,让每个革命军人的思想牢牢与党结合,靠的就是这条理论道路,中共中央的“九月来信”也正式肯定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转战的危机中,凭借我党我军高度一致的思想统一性,我们的军队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从而让革命力量日渐强大起来。
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同时,又一次从建军建党的方面重溯革命思想。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人民军队在古田会议中正式定型。“党指挥枪”,开掘了我军革命斗争的源泉,是我党和我军的“信仰结合剂”,是对军内党员的锻造历练,是我军战斗力的有效凝集,是连队“大熔炉”、“大学校”性质的根本体现。支部建在连上,党支部在,主心骨就在。
基层是我党我军的“神经末梢”,党的思想应该从从基层向末端延伸,基层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我党、围绕我军开展,以调动官兵积极性,培塑尊干爱兵的基层关系,保证官兵关系纯洁、友爱、团结。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我军的一次伟大实践,是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连内党支部,下及排、班,上通营、团,成为官兵思想与党交流的关键中枢。2014年10月,时隔85年,习总书记在古田会议的原址再次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寻根溯源,从古田再出发,研讨解决新时代、新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再次强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党指哪,就打哪。强军兴军的路上,时值中流击水;改革创新的途中,不期半山艰险。砥砺之路虽不易,但正是基于“支部建在连上”的这一先进理论的指导,让我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进而逐渐成长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世界一流军队。抓牢主心骨,才能握紧枪杆权。“支部建在连上”,既出旧时之风雨,更启今日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