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喜欢大吼大叫的父母太多了,很多时候吼叫确实能够让孩子沉默重视问题,但是实际上孩子是不愿搭理。
不久前,我家楼下搬来了新住户,两位老人和一家三口。本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三代同堂,可是从搬来那天起,气氛就不对。
●早上,是奶奶训孩子。
奶奶:“快点吃,都几点了,上学晚了昂!”
孩子:“哦。”
奶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个饭磨磨唧唧!”
孩子:“哦,知道了,我这不快吃了嘛!”
奶奶:“你还犟嘴?我说错了?说你多少遍了?听过一次吗?皮贼!”
●晚上,是妈妈训孩子。
妈妈:“把电视给我关了!我出去遛狗前就嘱咐你练琴,你干嘛了?”
孩子:“我就看一小会儿,这就去练,还不行吗?”
妈妈:“赶紧的!人家秦老师天天跟我说,一块练琴的7个孩子里,就数你懒!”
孩子:“哎呀,我这就练!”
妈妈:“整天跟个皮贼似得,说800遍也不听。让你练个琴,跟害你一样!”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吧!不用说,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进、学好,关心孩子的出发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时候也确实是头疼: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好说歹说就是不听。
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1、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
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
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2、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
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怎样不吼不叫地管理孩子?
1、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
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看电视了。
对比一下,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2、犯错时,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
斥责孩子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说,错在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了?”
家长们的想法是好的,企图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
孩子眼中一件无所谓的事,竟惹得家长那么生气,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选择。比如还是不做作业就看电视这件事,不妨跟孩子说:
作业不做完就看电视,是不对的,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还能看一小时电视;二是今天随便看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碰电视了。自己选!
3、最关键的: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放下身段
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
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
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
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
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