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跟父母的思想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真的有时候明明有好多事想说但最后都变成“没事”。
父母学历都不高,母亲更是典型农村父女思想。总是把自己才小学毕业挂在口中,好像理所当然的她可以什么都不懂。又不自己先去了解,又想装作很懂的样子跟我聊天,我真的不想说。我自己脾气也很不好,很不耐烦,也经常生气,可以说把不好的情绪都给了妈妈吧。虽然事后会很愧疚,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就想逃离,离家远远的。
母亲,真的特别爱唠叨,又不会看人脸色(不会察颜观色吧),天天说天天说,我真觉得没必要,要懂得不用说都知道,不想懂你说一万遍也没用。虽然比较少唠叨我。但特别是唠叨弟弟(17岁了)的时候,我听得都不耐烦。你稍微提一下,没用的。
还有对我爸,我是真服。每次他们总能开开心心出去,然后回来就吵架(是晚上他们以为我和弟弟都睡着了在那吵呢,我经常是被吵醒,也试过很多次边听她们吵边哭的。)听了这么多年他们吵架,就那么些原因:我妈“口无遮拦”让我爸觉得没面子了,就是有些事不该讲的我妈却好像察觉不到一样在那讲她自己的,事后有在那说“我不知道嘛,我错了不行吗!”(起初听到这我会哭得好伤心)现在听多了虽然还是会难过,但我不想管她了。
妈妈其实对我们一家很好,好到总是不为自己考虑。但我一直觉得她用错了方式,可我又不能明说。(就好像她把菜夹给我,我看到她自己没吃我会说“我不要,你自己吃吧。”然后她把菜给弟弟或爸爸了,我无话可说)所以有时候挺心疼妈妈的,但又觉得就是她傻。就好矛盾,她把好给我,我却一直伤害她。
我自己也是好矛盾的。我在学校觉得没有很快乐,回到家又好难受。真的觉得好多好多想找妈妈吐槽,可总在我准备开口时,她让我觉得我会白说的。
发生的好多事好多不开心,我都不敢跟身边的任何人讲,(因为我不相信,也觉得自己很可耻,ta们也不会帮我保密)还要每天装作很开心的样子。
很多时候我(女)觉得在网络上跟谁也不认识谁地吐槽一下更好。
01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是专门做厌学相关的心理咨询,其实很多时候厌学问题是家庭关系延展的一部分。
因为家长经常对问题视而不见,通常只有严重到了厌学的程度,家长才能看见问题所在。
你感觉你和父母很难沟通,这也是正常的。
虽然他们是你的父母,但是从本质来说,他们是中年人,你们是青少年。
你见过有几个青少年能和中年人聊得来?
聊不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实际上你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你父母间的争吵。
第一点是心理游戏。
你妈抱怨这,抱怨哪儿,这里首先有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她预期会和父亲过下去,预期会和你们过下去,所以才会抱怨。
这就和我们去商店里面,假如我们不想要一个东西,是不会抱怨的,只有想要了,心理才会抱怨太贵了、不好看、保质期短等等,因为这个东西真的不想要的话,内心刷地一下就做出了判断,可能就不会表达出来了。
表达出来,就是想希望别人改变,或者舒缓一下心情。
但是很多时候反复吵架,就是一种心理游戏。
02
引用一个厌学症管心营应用理论中TA沟通里的父亲和女儿例子:
父亲:你搞什么鬼,你看都什么时候了?女儿:怎么了,不是跟你说过和同学去看电影了吗?父亲:那也不能这么晚?怎么这么不懂事!女儿:多晚啊,阿丽和我一起的,她爸就从来不说她,你怎么这么不讲理?父亲:我不讲理,好,以后晚上都不许出去!女儿:哼!(气呼呼走进自己房间,用力摔上房门。)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多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在这个游戏中,父亲和女儿两个人都是游戏的发起者,但一个是“指责者”,一个是“辩护者”。
游戏是从父亲的一个批评开始的,然后变成相互指责,不欢而散,最后的结局是两人开始冷战。
我们看到的表面事实是:父亲责怪晚归的女儿,女儿进行辩解。结局可能是三种:
(A)父亲撤退,回到自己的房间,狠狠地把门摔上;
(B)女儿感觉委屈,回到自己的房间,狠狠地把门摔上;
(C)双方都觉得很生气,都回到各自的房间,狠狠地把门摔上。
总之“摔门”是游戏的结局。
这里管心营大胆猜测,你父母应该会经常玩这样的游戏。
03
另外一点就在于适应的问题。
你父母的一些在你看起来不可理喻的沟通方式,但是在他们看来是实用的。
简单点说,就是他们适应的社会规则,和你们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社会规则是不同的。
我们管心营接到很多类似的咨询,其实父母的性格特点在工作中是很适用的,但是在生活之中就非常不合适。
比如,之前有一个案例父亲是工程师,工作习惯是管理机器,一板一眼的进行,非常严谨和苛刻,他不仅仅是对孩子严厉,他对自己也很苛刻。这使得他在工作中获得成就。
同时母亲又是一个基层管理,平时就要求她比较有“威严”,同时又得足够“多管闲事”,这样就既不被人欺负,又有人情味,她才能管理好一群人。
但是在家庭中问题就来了,父亲对孩子很严苛,母亲又习惯于帮人解决问题,就出现一个情况,父亲提出的要求,通常是孩子一边被母亲骂,一边由母亲代替完成。
孩子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慢慢就变成一个“废物”。体现在学习中,就是竞争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
毕竟以前都是妈妈全程接管,连时间分配自己做过,怎么可能管得好呢?
父母在工作中组织环境中,他们的性格特点可能是有良好的适应性,但是未必在家庭中可以适应。
你的父母可能他们的性格特点很好的适应,他们那个时代的问题,但是未必能适应你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我觉得这样看待和父母的沟通问题,你会更加看得开一些。
当然,亲子问题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请教心理咨询老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师。
你也可以关注我们厌学症管心营,分享更多心理学知识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