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七七八八的学习方法书看了一些,在这里总结一下。
首先我把自己的学习分两类,第一类比较零散,是为了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而学习,比如我买一本菜谱,不会拿来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一页页的读,而是想到做某个菜然后再去翻菜谱。另一类是系统性学习,像学生在校学习,假设我想学英语,那么选定教材或者老师后就要立马开始,使用恰当的方法,不断的反馈,直到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
第一类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好解决,因为目的性比较强,自己本身对问题有一定的认知,也就相应的可以找到比较有针对性的答案。但是找到答案就够了吗?too young too naive!一定要去用,然后根据反馈相应的调整,再用,直到内化成自己的习惯。举个例子,我比较爱生气,
在情绪管理中找到了应对生气的办法:先给自己降温,转移注意力,比如默数十下或者其他,然后陈述事实,说出自己的感受,再换位思考,提出诉求。经过试验确实有效后,就可以作为处理生气情绪的一种方法,毕竟生完气也还得解决问题。
第二类的问题,系统的学习某个学科或者技能。准备工作:找一个老师,没有老师的话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教程跟着预测和模仿。树立正确的信念,不是为了好玩,不是为了放松,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我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基于这些前提,开始训练。老师可以帮助构建学习之初要达到的目标,这只是浅层次的理解,随着学习的深入技能会越来越娴熟,理解会越来越深刻,同时这种理解也会反作用于学习上,因为理解的多了,也会更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进步的比较快,信心满满,简单的技能容易上手,但是千万别被迷惑,以为自己付出了时间,就会做的很好。设定有目的的练习要具体,能够有效的引导自己的练习,要包含反馈,准确的辨别自己在哪方面不足,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也不能太简单,就算钉两万个小时的钉子也不能成为一个好木匠,要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当学习遇到瓶颈时,尝试着从不同的方向去想去做,突破瓶颈后再接着做更难的事。不要给自己设限,多想想最开始的动机。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进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最后,科学复习,把学到的东西用自己最通俗的话复述出来,顺便找个人教一教,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你以为你以为的可能未必就是你以为的了。及时在这个基础上修改补充,通透的理解后和既有知识挂上钩,形成自己的知识直觉。
最后,赶上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太容易,真真假假也难分辨,各类的知识四面八方涌进来的时候,要小心甄别后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