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是九零后的姑娘,独生女,长得娇小可爱,是爸妈的手心宝。结婚三四年了,丈夫是个憨厚的小伙子,对小雅的爱死心塌地。结婚后从不让小雅做家务活,家务活不是由婆婆去做,就是自己来。每天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丈夫的朋友圈里晒得都是对小雅点点滴滴的爱意。点赞回评论的的亲朋好友都纷纷羡慕小雅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找到这么好的老公。
最近小雅一直闷闷不乐,每天下班也不积极,拖拖拉拉地在路上磨蹭。她对这个家感觉压抑不舒服,喘不过气来。只要一回家,公公婆婆总会把晚饭做好,饭给她盛好,碗筷放好。换下的衣服也都会给她洗好,叠好。小雅喜欢看书,婆婆说书看再多也挣不了大钱;小雅去练瑜伽,公公和丈夫说总是跑出去,不着家,要去管管。小雅在上管理课,丈夫打电话问在哪儿,什么时候回家……只要下了班,小雅感觉自己就处于全家人的保护和监视中。自己做什么,想什么,全家人都关心,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完全没有自己的隐私。
小雅的全家人感觉每天都是围着她转,为她尽心尽力付出,希望小雅和丈夫婚姻幸福美满。这种长辈和爱人的付出得到了外人的称赞,让小雅不得不接受。但是这种家庭的付出,更多的是从付出人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爱的方式去为小雅忙前忙后。这种付出爱的方式只能感动自己,却不是小雅想要接受。
爱人间有一方一旦产生习惯,愿意为对方无私的付出。有三种情况:一是看了太多的恩爱秀的故事,潜心学习,以此为标准。二是觉得对方需要自己全身心地付出。三是认为付出,对方总会回报的。
很多时候,你以为掏心掏肺地付出,不离不弃地呵护就是一定是对方要的。但在对方看来,你的付出并不是她需要的。她需要的也许只是每天早上按时把她唤醒去上班,而不是疼爱地为她做好美味的早餐。她需要的也许是生活上的鞭策,而不是宠溺和面面俱到。不知道对方的需要,最终你的付出都会变成对方的负担和无奈。
时间长了,你的付出变成习惯。期待爱的人总有一天感动和回报,这种执念越深,对方的心理就越感到负重。甜蜜的负担变成让生命不能承受。
婚姻外的人认为家庭里要有贤妻良母,或是暖男老公才是幸福的家庭。他们之所以愿意为对方付出,也许跟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在成长的过程,他们也许遭遇来自父母的冷落或意外离开。也许情感之路坎坷,为情所困,受伤过。在内心非常渴望来自外部的关爱。因此遇到心爱的人,会全身心地投入。希望对方也能回报全部的爱,而忽略了对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好的夫妻关系是先爱自己,再爱对方。懂对方的需求什么比爱对方更重要。好的夫妻关系,妻子不是保姆,是携手共进的伴侣。天荒地老,一起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