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狼》之前我没做过任何功课,以动物为原型的戏剧,或许像音乐剧《Cats》那样?大家都披一身灰不溜秋的狼皮?
所以当演员们挥着两把刀一身时髦的“黑帮土匪”造型走出来......然后再吼出颇有古风气质的简短“狼语暗号”
嗯??
不过好在,渡过了前20分钟的尴尬期,我的认知和感官开始适应这些抽象化的设定。
入戏了,走进狼的世界。
剧情先简略介绍一下。
以狼群为第一视角,围绕生存繁衍、新旧传承、与别族狼群的搏斗、与人类侵犯的抗争等故事作为戏剧的主线。
虽然讲的是狼的故事,但是映射的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它们有明确的分工与规矩,对这个世界怀有慈悲之心、对同伴赋予信任与爱。
舞台剧《狼》是希望通过狼族的故事来展现人类情感世界的乌托邦。这是整个剧目想要表达和升华的主题。
所以这个戏的需要解决的地方,有两点。
怎么演得像“狼”,
以及怎么讲好狼的故事。
01
狼。想象一下,那股狠劲、戾气、专注、凶猛。
那需要演员拿出百分之两百的力气和投入去“崩”住这么些“狠角色”。
《狼》这部戏对演员的要求几乎苛刻。强大的耐力和爆发力缺一不可。
稍微水一点,松弛一点,“狼”的味道就不对了。《狼》如果不像狼,这戏就无从谈起。
但是值得庆幸的,即使演到第7轮,“狼们”的演技与投入依然可以震撼到我。
演员们脸上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几乎从演出开始一直流到结束,全程两小时密集且强大的能量输出。
看过一篇演员张维伊的专访。他说,要呈现出狼的野性,狩猎、厮杀、搏斗,是需要大量的体能和形体训练完成,狼的呼吸、走路、奔跑、眼神,甚至是到团队的专注力和感受力,也都经过特别训练。
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干净利索的动作,迅捷矫健的舞步,畅快淋漓的打斗。
这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狼群”。
演员给力,狼就像了一半了。
02
既然《狼》是人类社会的缩影,那么狼们就会有“狼设”。
狼群中有7匹狼,演出看完,你不会混淆并忽视它们任何一个。因为每匹“狼”都拥有十分独立且完整的性格。
孤傲蛮横的小母狼“真”;品学兼优的小公狼“赞”;智慧慈悲的“老狼”;认真古板的头狼“舜”;热血嚣张的小公狼“怒”;自恋开心果“傻狼”;温柔慈母的“阿布”。
“狼”是拟人化的“狼”。
当然,只满足于建立这种标签化的“狼设”显然不够,做出与之风格相符的语言和神态也仅是个开始。
一个完整的角色,一定是在矛盾和冲突中发展的。
所以“狼”角色的丰富还在于,每一匹狼,都有自己的故事线。
比如小母狼“真”,作为头狼的女儿但与狼群失散从小流浪,所以她必须是蛮横不择手段的那一个,卑鄙得抢食与争夺,这是她的生存法则。
从誓死不归狼群、毁掉狼群的猎食计划到慢慢接受群体生活,习得规矩,重新与父母相认,建立感情。
有背景,有矛盾冲突,有情感升华。这匹小母狼是让人信服的,是吸引人的。
7匹狼,组成7条故事线,有权利争斗冲突,又有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元素交织。
狼的精神也渗透在剧情中,智慧、团结、信念。自由奔腾、顽强彪悍、向死而生。宛若一曲战歌!
但如果你认定这是个沉重伤感的故事,那肯定不是。狼的角色其实都很可爱,笑点包袱也不少,现场常常笑声不停。
它不会让你陷在哪个特别难受的氛围里,《狼》是悲剧、也是喜剧。
03
豆瓣评分6.7,不算太高。
网上其实也有好些吐槽这部戏的尴尬和局限的地方,动作尴尬、剧情零散、舞台简陋。
其实在我看来,不能把《狼》和一般的话剧做对比,这是个抽象化的动物世界,的确需要观众发挥点想象力。
而且它要呈现的本来就不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故事。那是部狼的纪录片。
其次也因为小剧场的局限,似乎无法在环境氛围下做太多的功夫,单一的布景,代入感很大程度靠演员呈现,实在有点拖后腿,这算是硬伤吧。
当然如果你抱着看《狮子王》和《Cats》的心理预期去看《狼》,肯定得挑不少刺。
所以调整好适当的期待值,给予它一定的宽容,它的出彩之处也绝对可以征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