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触龙说赵太后》看父母之爱
赵惠文王死后,年幼的孝成王即位,实际由赵太后执掌政权。公元前265年,秦国发兵攻打赵国,秦强赵弱,赵国形势危急。在生死存亡之际,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而去做人质往往还存在“九死一生”的风险,赵太后自然是舍不得——她怕自己的宝贝疙瘩离开自己后受苦。
可是国家危在旦夕,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大臣们尽管理解赵太后的舍不得,却也纷纷劝谏,强谏,赵太后不肯。最后说:“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赵太后生气了,谁若是再劝,就会用唾液吐他,这个后果很严重。谁还敢劝说她以国家为重呢?
于是触龙来了。触龙是赵国的老臣,有功勋。赵太后明知道触龙来还是会劝说自己,本不想见,可是又不得不见。
触龙见了赵太后并没有提长安君为质的事情。他来求赵太后为自己最小的儿子舒祺安排工作,希望赵太后多多照顾,自己百年之后也放心了。触龙明显是为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以后的生活,让孩子在自己死后也能够更好地有能力地生活。
触龙对小儿子的安排显示了为人父母的真爱,这跟赵太后对长安君的深爱多么相似。赵太后放下了心防,不再坚硬,开始跟触龙谈起来了“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于是就有了触龙的“丈夫爱子更甚于媪”的结论,为什么这么说呢?触龙爱孩子是要安排好最小儿子的未来生活,可是赵太后爱长安君只是看到孩子眼前不能受苦,不能受委屈。所以,触龙说赵太后“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这下子赵太后不愿意了,强调自己更爱儿子。赵太后这个态度一亮出来,触龙马上就有话了。“在您女儿离开后,您不是不想念她,但是您在祭祀时,总是祈祷她不要回来,您这不是想要燕后子孙永远为王吗?您这不是再为她以后打算吗?”赵太后老老实实地承认了自己确实是为燕后以后的长远打算的,所以尽管舍不得,尽管很思念,但是并不想燕后回来。
“您难道不想为长安君谋划长远吗?让长安君以及他的后代永远为王吗?想要长安君永远为王,他必须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否则,即使你留给他再多的土地,再多的钱财,一旦靠山没有了,他也不能立足赵国。”
听到这些,赵太后幡然醒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孩子的长远打算,培养孩子的立身之本,才是真正的爱孩子。爱孩子不是给他们遮风挡雨,而是教给他应对风雨的方法;爱孩子不是简单地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做出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决定。
为人父母者,放手让孩子接受考验,让孩子在考验和锻炼中增长本领,提升能力,成为能够书写自己的人生的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