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成长小组碰头会,几位小伙伴都有事,我问小妹儿,还要不要再约,她给了我一个很肯定的答案。于是,有了一场很深入的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两个人的心一点点打开,互相根据对方的描述,去反馈当下脑子里的念头是什么,就好比镜子一般,让我慢慢看到了,深深隐藏在后面的那些真相:
- 一件事能否做成,做这件事的时候的状态,实在太重要。
我分享了去年参加公司教练认证的一些经历,小妹儿问我,为什么我觉得一开始的时候,你是很有热情,很积极的想要做成这件事情,为什么后面?在整个过程中变得不那么积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触发了这个心里状态的改变。
她的问题,让我回忆起,在做评估前
,和教主的一次交流。他给我反馈这次一起参加认证评估的几位是多么的牛,这次的交谈,在我的潜意识里埋下了一个声音,哇!他们都这么厉害,看来我的希望不大。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第一次碰头的那天早上,春生花了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大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摸底,摸底是采用快速答题,互相阅卷的方式。最后的分数做了一个简单的排名,而我的分数比较靠后。这样一个开场,再一次把我的信心指数降低。之前的那个不自信的意识默默的被强化了。所以,在整个评估的过程中,我的状态并没有完全调整到很积极投入战斗的状态,没有很积极的去表现。因为,状态已经不在了。
- 参加认证,整个过程我觉得很难受,因为从一开始我的状态,就是在想办法去迎合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呈现自己。
从一开始,春生说,需要准备一场演讲,会涉及到一些评估的事情。我的第一反应是去思考,想要认证过公司教练,他们到底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我?公司教练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组织进化?组织转型?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依然在这件事上纠结不休。是的,潜意识里,还是在想要去迎合别人的需要,想当然的去揣测别人的要求。既然是公司教练,似乎组织转型的能力,项目转型的能力更重要吧。可是?这些都不是我最擅长的,我明明擅长的是团队的陪伴与成长,我明明是擅长的如何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团队?但,这好像不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怎么办?……
我一直在拿我的弱项去迎合别人的需要,所以变得紧张,紧张是因为有压力,不是在自己的舒适区。
跟小妹儿的对话过程中,让我慢慢想明白。是的,我为什么要去迎合别人的需要?为什么不把自己真正擅长的东西呈现出来?
当我想清楚这一点后,有一种脑回路被打通的感觉。不仅仅是这件事情,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为了迎合别人的需要,甚至在还没有搞清楚对方到底需要什么的情况下,就放弃了自己最真实的那个状态,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些不划算呢。
今天的交流,让我再一次深深的感受到“打开”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因为打开,所以与自己,与对方都能有更深的链接,于是那些藏在深处的东西,就会慢慢的一点点浮现出来,被看见。
感恩今天有小妹儿这样一位好伙伴的谈话交流,她的引导,她的打开,她的反馈,就像一股清流,慢慢洗去我心里蒙上的那一层尘土,让我可以慢慢的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
今天接二连三有好几件美好的事情发生,感恩这么努力的自己,感恩小伙伴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