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晴
现在的信息让人不知所措
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信息何其冗杂,而且大多数是没有价值的信息,或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抑或是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在这些信息流日复一日的冲刷下,我们逐渐丧失了甄别精华信息的能力。
由于现在的信息流推送无孔不入,我们主动或者更多的是被动地关注了太多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的人和事物,这些信息塞满了我们的头脑,啃噬着我们本就日益萎缩的思考能力。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给思考进行简化,给我们的头脑清理一下垃圾。
简化是保持清晰思考的前提。把原本繁复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归纳、精简完成后,我们的头脑才能腾出空间,进行更为复杂的深度思考。
如何简化信息?
前提就是形成我们自己的“过滤器”。
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里,有多少是真的对我们有所帮助的?恐怕十不存一,就拿最近刷屏级的信息——《创造101》的杨超越,反对她的和支持她的人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
就连我这个从不关注任何娱乐信息的人也难以独善其身,想在通勤路上阅读一些时政要闻也被这些信息所迅速掩盖。
但是信息的发布往往不在我们个人的可控范围之内,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自己的“过滤器”,来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
如何进行信息过滤?
1、提高信息品味,选择好的信息源
何谓“信息品味”?
有的人喜欢看有深度的美文,有的人喜欢看猎奇新闻,有的人喜欢看娱乐八卦,千人千面,爱好本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但除此之外的一些信息就很有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困扰,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的、好的信息源。
好的信息源往往主题风格已经敲定,可以持续地为你提供高质量的、符合你口味的内容,不至于让你迷失在庞大的信息里浮浮沉沉。
2、远离“热搜”
当然这部仅仅是单指微博,目前几乎所有内容平台都具有类似的功能,热门话题往往也为大众所追捧。
然而这些热门话题多半是人为制造的营销性话题,通过迎合人们的猎奇窥探心理来抓取眼球。这些内容往往炒作远超实际价值,不值得去关注。
我们应该远离这些流行的、过热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屏蔽掉相当一部分的网络噪声。
3、定期闭关
比尔盖茨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每年抽出2个星期的时间闭关,只看书和思考,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
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做,给自己的生活里留白,适当地拒绝外部声音进入,可以有效保持头脑的纯粹。
简化了头脑还需学会简洁的表达
表达本就是思维的外在体现,简洁的表达更是来源于清晰的思考,所以在我们简化了头脑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简洁的表达。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一书中写道:“好的写作的秘诀就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存留其最洁净的部分。每一个无用之词、每一个在动词中已经表示其相同意思的副词、每一个使读者不知谁在干什么的被动语态结构——这些都是削弱句子力度的成千上万种掺杂物。”
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所理解的简洁,并非刻意的删减,而是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了解,找到那个最合适的点,可以最小篇幅而最大化地映射出最多的内涵,这就是简洁的表达。
美国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有句关于写作的名言:“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这句话也十分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表达。
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把它放下!”她叫道。
“还给我,”他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说。
换成累赘的、副词迭出的表达就成了:
把它放下!”她威胁地叫道。
“还给我,”他凄惨地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鄙夷地说
显然后面的三句副词都是多余的,不加副词修饰词也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作者的意图。
合适有度的删减,你的表达并未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明了,反而更加清晰了,我想,这就是简洁二字本身的意蕴吧。
个人成长文集《时光定不负你的努力》第4篇,谢绝转载,剽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