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爱萌,也可以叫我萌妈。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绘本是《安的种子》。
《安的种子》是一本富有成长哲学的绘本,也是品格养成类绘本。共读这本绘本,可以让孩子知道万物的生长都有它的自然规律,要学会耐心等待。与其说是给孩子的绘本,不如说更适合大人看,作为成人对待孩子的成长要给予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让望子成龙的父母慢下脚步,感受孩子自然的生命成长规律,从中学会“等待的智慧”。
那么这样一本绘本该如何领孩子绘制思维导图呢?下面就给大家一一分享。今天的思维导图会很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会发现好像导图的中心主题是一样的,都是这三个小和尚(本、静、安),然后对3个同样的主题画了3种不同的导图,相信大家绘制后对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童书介绍
故事的内容是:在一座古老的寺庙里,老和尚分别给了3个小和尚每人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三个和尚的名字分别叫本、静、安。三个和尚分别用自己的方式种下了种子,比如:急于求成的本、违反自然规律的静、和等待春天的安。最终只有安的种子种活了,在盛夏的清晨开出了美丽的莲花。
是小和尚安很聪明吗?其实安只是做到了不急躁、不慌乱、认真做好当下罢了,剩下的交给时间,最后静待花开!
圆圈图: 可视化地表示联想和定义的发散思维过程。
既然是联想,那么家长的引导一定会有联想到什么?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还从故事了发现了什么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脑风暴。
上面思维导图为示意,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联想进行绘制,比如提到安,你会想到什么,可以引导孩子看绘本来找到答案。比如有的孩子会说:“会想到小狗,因为小狗总是跟着安,”或者是会说:“安种出了美丽的莲花”,哪怕是有的孩子说:“我想到了扫雪,”因为只有安下雪后清扫寺院,这些答案都是对的,孩子的答案没有错误,有的不在绘本里,也是孩子对绘本理解后的想象,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多引导。
气泡图:可视化地描述事物的特征的思维过程。
在故事中对三个小和尚(本、静、安)都有着不同的描述,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分别绘制3个人的气泡图。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了解3个小和尚的特点、特征,并且能在绘制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因为气泡图都是用形容词,这样同时也帮助孩子潜移默化的积累了描述性的词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上面的导图是主题为安的气泡图,可以引导孩子先来观察下安的特点,有的孩子会说,看起来安的年纪最小呢,上面的圆圈图里发现了小狗总是跟着安,从这个角度看安一定是个有爱心的小和尚,在故事里孩子会发现只有安在干活,比如挑水、烧饭、扫雪,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安是勤劳的、善良的和有责任心的人。在气泡的外边我写了一些跟萌萌对话的关键字和思考过程的关键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绘制,那么快带着孩子行动起来吧。
双气泡图:可视化地表示比较和对比的思维过程。
通过上面的思维导图绘制,相信孩子们都已经很了解三个小和尚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用双气泡图来比较一下呢?可以分别用本和安去比较,也可以用静和安去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有安种出了千年莲花呢?在找寻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时候,是不是答案就更清晰了呢?那就快下载模板动手画起来吧。
相信这3种思维导图绘制完,孩子一定把《安的种子》这本书吃透了、读厚了。让我们来再次欣赏一下千年莲花盛开的那页
老师父,带着本、静、安,在岸上,远远地看着。读到这页的时候还是很感人和震撼的,相信在本、静、安的心里都懂得了“等待的智慧”吧,希望这颗小小的种子也种在了孩子的心里。对于父母,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呢,有时可能需要远远的观望和得体的放手吧。
爱萌碎碎念:在绘制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发现圈圈图和气泡图怎么有时候傻傻分不清呢?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对主题进行发散思维的所以比较容易弄混。那么我简单说下他们的一些区别,圆圈图是对“主题联想和定义”,而气泡是对主题的“描述”。最好区分的就是圆圈图绘制时是不限制词性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气泡图要求都是形容词和短语,所以有人会说气泡好像难一些。孩子在绘制气泡图的时候,会说他们发现了什么,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描述去总结一下对应的形容词,引导孩子做词语的转换。
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领孩子画思维导图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