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
(1)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
(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
(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4)结果回避的可能性。行为人如果履行自己的作为义务就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不履行该行为义务而导致该结果发生。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一块布悬浮着,一个人a坐在上面打坐,众人纷纷围观)
(1)特定的义务:a从悬浮的布上走下,然后将这块布揉成一团,这块布随即化为了一团白色的雾气,聚集在a的身下
(2)能够履行义务:随后,这片雾气托着a飞了出去,a腾云驾雾开始了他的旅行(像筋斗云一样),他飞到了桂林象鼻山
(3)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一头撞在象鼻山上,随后跌落水中,过了一会水面翻滚,凝结出一个直径有100米的红色恶魔果实,浮上海面
(4)结果回避的可能性:周围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果实的四周,这时,这巨大的果实猛地露出上万个小洞,从中飞出无数把匕首,漫天的匕首朝游客飞来,游客们纷纷扭动身体迅速躲避
编码解读:“不作为”对应“一块布”和“打坐”,看到“不作为”想象“街道上一个人坐在一块悬浮的布上”;“履行”谐音“旅行”,旅行这个词比较抽象,在这里让大家想象在桂林象鼻山飞了一圈;“结果”对应“巨大的红色的恶魔果实”。
使用方法:
第一步:想象,在脑海中留下画面
根据上述内容在脑海中想象对应的画面
想象的要求:画面要切实地出现在脑海中;画面要生动、具体。
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竟然还需要我去背一个故事?
但是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只需要在脑海中想象对应的画面即可,我们要的是这个画面,而不是故事(当然它也称不上是故事)。只需要根据我所构思的画面去想象即可。
认真想象画面之后,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还原,将脑海中的画面还原成主观题中的关键词
1、“不作为构成犯罪”这个标题是已知的,我们提取“不”和“作”联想起“街道上有一个人在悬空的一块布上打坐”的画面
2、接着脑海中出现“a从悬浮的布上走下,然后将这块布揉成一团,这块布随即化为了一团白色的雾气,聚集在a的身下”的画面,提取其中的“雾气”还原成“义务”进而根据该关键词还原为其对应的含义。
3、随后脑海中出现“a腾云驾雾开始了他的旅行(像筋斗云一样),他飞到了桂林象鼻山”的画面,提取“旅行”还原为“履行”并据此回想起对应的句子。
……
最后一步,当这一主观题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的时候,我们再回到分析原文,尽量使得自己的背诵与原文内容一致,因为在考试的时候,标准答案就是分析的原文,尽可能做到100%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