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合作学习与教学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课堂目标分为教学目标与合作目标两部分。
第一,教学目标,也就是学术性目标或者学习目标。就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简单说,就是教者想要的理想结果。想要的结果越明确,采用的方法越具体,目标就越容易达成。课堂里的一切活动都是奔着理想的结果而去的。所以,教学目标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要看课堂效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学习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也就是知道了什么,会了什么,懂了什么。高效益的课堂是目标达成最好的课堂,是用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课堂,这是合作学习课堂的理想追求。
合作学习的课堂目标是围绕学生发展而设定的多维目标,既有知识的,也有能力的,既有过程的,也有方法的,既有情感态度的,也有价值观的,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因而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要多样,不能单一。但检测的标准却很简单,就是看目标的达成率,看既定目标落地了多少,看用什么样的合作策略和技能来有效达成目标的。目标达成率越高,课堂学习效益越好。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指标,是诊断和完善教师教学行为的指标。
合作学习的课堂目标是否有效,就看用最少的时间、最简单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落实了哪些目标。主要看三个要素:
一是目标是否明确具体,(从哪里出发,怎么走),目标要贯穿教学始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到达可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目标是否指向清晰,(到哪里去)教师课前要根据课程标准认真预设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指向教学目标的方向。
三是学习目标学生是否明确(谁去做什么),学习是信息的接受、分析、筛选、理解、加工和记忆的过程。学生不明确目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无指向、不能自我调控,学习过程就是盲目的,学生上课就不知道要学什么,课后不知道学到了什么。
呈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是多样的,但要突出主线,确立课堂的教学顺序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学习)起点和教学(学习)目标之间,将知识点用一定的逻辑顺序连接起来。A.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B.学科的基本观点和方法;C.教师或学生独特的关注点。保证教学不偏离主线,教师要紧随目标当好司机,体现三个统一。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博程度的和谐统一;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和谐统一。
合作学习的目标要可检测、及时检测。要知道是否真的到达目的地。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基础知识进行提点、概括和梳理,要通过课堂检测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堂知道教学效果。通过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达成了,就是好课;反之,无论形式多么精彩,课堂检测结果不佳,目标设定就是失败的。
第二,合作策略和技能目标。合作策略是用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所以,合作策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根据内容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内容选择合作策略是必须认真琢磨的。另外,合作技能是为合作策略服务的,要做好常态使用、随时使用与重点使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论是否采用合作策略,或采用什么样的合作策略,有礼貌、倾听等合作技能是要普遍使用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合作需要灵活采用其他合作技能,以达到合作效果。
以上两个方面的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要明确告诉学生,随时监测落实,合作学习才能真实有效。(西夏合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