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在上线大半个月后,它以8.3的高分,以家庭和教育题材杀出重围,成为一匹黑马。微博热搜每天都会出现与其相关的话题——#乔英子 跳海#、#英子失眠#、#小欢喜哪里欢喜了#,几乎每条都引发了网友真情实感的讨论。
它的观众几乎涵盖了全年龄段——
年轻人想起了被父母以各种理由拘束的学生时代和一直被无视的自我意愿;中年父母则思及两代人因为缺少沟通产生的隔阂,以及自己不被理解的苦衷。
千万个家庭中有千万种悲欢离合,因此家庭教育方式也大相径庭,《小欢喜》的三个家庭也不例外:
方圆和童文洁的和乐小康之家充满爱与幽默,但对孩子在学习上严格督促,同时,也足够重视他们的心理情绪。面对高考,童文洁表现出她的强势。夫妻双双失业,童文洁怀上二胎等新事件的发生,让这个和乐小康之家陷入了经济困境。
在区长季胜利和刘静的领导之家中,儿子季杨杨长期父母分居,爸妈是典型的“影子父母”。重新团聚后,父亲不知如何平衡父权和父爱,把关心成绩作为表达爱意的方式,对孩子的赛车梦嗤之以鼻;好在刘静总是能调和针锋相对的父子两人,成了不少观众心中最想拥有的“妈妈”。
在母亲的调解和父子的沟通下,父亲开始慢慢理解季扬扬的梦想,并且为了了解亲自去学了赛车。
季胜利为了了解季扬扬喜欢的赛车,特地穿上赛车服学赛车。
剧中的三个家庭,虽不够全面,却直接呈现出不少中国家庭的冲突和教育方式: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把孩子逼得喘不过气、孩子怪罪自己不陪伴、用亲情捆绑孩子还口口声声说为她/他好、拿孩子跟别人家的比较、孩子不理解父母、抱怨经济条件不好……
不少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生活的影子:
矛盾 1
“他们喜欢的好孩子是假的我。”
@不太甜 | 19岁 | 杭州
我从小到大都是好学生,到了高三却开始旷课缺考迟到不交作业……总之一点没有要高考的样子,比方一凡作多了。
那段时间也是父母对我最小心翼翼的时期,但这些不只是因为高考。如果是平常,我哪怕是掉出年级前十,没让他们在家长会上得到表扬,回家后都会被他俩训斥半天。
@不太甜 也和英子一样,不得不做妈妈面前的好女儿
高考后,我爸妈和我冷战了很久才接受我没考上清北这个事实。最后收到另一所重点大学的通知书时,他们还反过来安慰我,好像一直是我想要考清华北大一样。
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炫耀的资本吧。这么多年,我终于学会了熟练伪装成他们期待的样子。每次看到剧里的父母说“从来没强迫过”这样的话,我就很难受。对我而言,爸妈说的没强迫我,不过是因为我用了自我欺骗的手段逃避开了。
可是亲情不应该是无条件的吗?
我心里期待的家庭是没有预设要求,能够完全接纳我本来面目的。哪怕愚钝顽劣,我也有资格得到爱与关怀,然后成长为更好的人。
矛盾 2
“几乎每次考完试都要挨打。”
@Billow | 22岁 | 甘肃
我爸不至于是《小欢喜》里的宋倩*100,但是至少也有30个那么让人讨厌。不,他还没有5套学区房。
高考艺考的时候,我爸逼着我去学美术——这是我儿时很喜欢,但我爸觉得和学习无关就逼我放弃了。我不愿意,于是和他吵了起来,最后甚至动了刀。
他对我的学习从来只关心成绩,每次分数考不好,他就开始打我,很恐怖。还好有妈妈护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温暖。
《小偷家族》中,信代听闻由里被父母打,用拥抱安慰她。
我在大学读的是自己选的编导专业,可现在在银行做柜员,被我爸塞进去的。
总的来说,我爸的教育手段就是专制,由此就会产生暴力。其实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他尊重我。未来我也不想有孩子,因为害怕变成一个失败的家长,像我爸一样。
我觉得,亲人应该是给人温暖的存在,让我们能感受爱意,心怀希望,然后珍惜当下的幸福。毕竟,幸福是一件很难的事。
矛盾 3
“她的爱好不能成为她的职业。”
@虎爹 | 58岁 | 育有一个22岁的女儿
我女儿刚大学毕业,喜欢播音,但现在在国企里做会计,我对此很满意。
因为经历过年轻时错误的工作选择,我替她选了现在的工作。她总说自己不喜欢会计,觉得没挑战不刺激,甚至想辞了事务所的实习去电视台。
可我觉得工作图的不是刺激,而是安稳的状态和收入,就像她现在做的一样。我告诉她:“人家年轻又有能力,他们可以去拼一把,但你不行!”
起初她会激烈反驳道“我也正年轻,哪里就不行了?”,时间长了就没了,我以为她接受了,谁知她告诉我,自己半年前因此得了躁郁症。现在她没再提做播音,而且选择搬开住,距离拉远了,争执自然也就少了,对我对她都是好事。
借着采访,我同她聊了几句。对于目前的工作选择,她很平静地表示不满意,“这是你们按头选的,你们觉得人生安稳平淡就行,而我的理想是可以妥协的事情。”
我认为,把爱好当职业是有条件的,而她不符合这个条件。人生安稳平淡有什么不好的?再过几年她就懂了,在安稳平淡的生活面前,理想是可以妥协的。
《小偷家族》中,信代被逮捕后的回答。
🏠
关于家庭教育,大家还有话说
# 孩子想说 #
@郁小素:我爸妈在我的教育上投了不少钱,我以为他们是想培养我成为一个足够优秀独立的青年。但当我面临高考和职业选择的时候,他们又突然露出了专制的一面,让我必须听他们的决定。家庭经济状况好,他们从小宠爱我,希望我以后也少走弯路。在他们的栽培下我受到了很多新思想的教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格,我不应该他们的旧想法束缚。我反抗,但同时也理解他们。现在我要努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做出成绩,让他们放心,也是对自我负责。
@冬青与木樨:我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城市,父母工作繁忙,基本也没有情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爱,但知道这份爱是残缺的而不可依靠的。现在我在做老师,还是班主任,所以会格外关注学生在家庭中和父母的关系。
我向学生的家长们强调分数只是我们的目标,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孩子分析心理和学习上的问题,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不要只重结果。也呼吁他们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内心真实感受,多表达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爱……
虽然这样我的工作量会很大,但看到那些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和家人建立起更健康的联系时,我真的很开心,仿佛自己曾经收到的伤害都逐渐得到了治愈。
# 父母想说 #
@京子:在我看来,孩子没有义务继承父母的梦想。我从事会计财务30多年了,孩子小时我也曾有过她接我班的想法,可她8岁就斩钉截铁地告诉我,绝不做会计,十多年过去,我没让她读财务,她也找到了自己想做的,幸亏当初没逼着她。
@大大杨:我们偶尔会跟孩子说要全面发展,学习不是最重要的,但相对较少,主要还是督促他学习。毕竟成绩是他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现在学生比较封闭,适应社会能力太差。我们一方面给他压力,一方面又要帮他减压,还是很矛盾的。
@赤波:孩子的专业是我选的,读的是金融。他当时非常执拗地想读哲学,我说这个专业你当兴趣可以,真的读的话以后干什么。还是金融更好一些,凭他的学校怎么都能有个好工作。何况男孩子,要是以后没有经济实力,成家都是问题。
@箜箜:因为自己婚姻不如意,所以我经常提醒她要做个独立自强的女子,尤其在经济上别依赖人。或许因为这个,女儿从小情感上就是个特别独立的人,也没早恋过,但现在都快25岁还是“母胎solo”,我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我影响她太大了。
@柏 报考大学她说要去东北读,我被她吓到了。从广东到东北,跨越千里,我和她妈妈都不同意。那段时间吵得很厉害,一见面就说这个,一说就吵架,也幸亏女儿很耐心吧,言辞是激烈,可她还是用她的追求说服了我们,我也想了想,未来人生得她自己选着走,就同意了。
@玛玛沙琪玛 他高考的时候,其实是家庭最脆弱的时候。他爸爸失业,我和他爸爸的婚姻也濒临破碎,一个人撑起家庭和儿子补习的开销,这真的很难。我没故意瞒着不让孩子知道,相反我告诉他,生活不会因为你难就放过你,父母随时会撑不住,你的人生要靠自己走。
🏠
在《小欢喜》的最近更新中,压力和痛苦不再仅仅围绕着孩子,父母也面临了各自的中年危机:方圆失业,童文洁被职场性骚扰后离职,刘静得乳腺癌,乔卫东和宋倩的情感关系越发纠葛……
有观众曾问过作为编剧之一的黄磊,既然剧里如此真实地讲述了父母和孩子深陷其中的现实困境,为什么还要叫它叫《小欢喜》?有人总结了黄磊的回答: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欢喜很小,所以才叫小欢喜。
《小欢喜》中方家一家四口其乐融融逛街的场景。
我们总结了一下:
1.泰戈尔说:“人到中年,会放弃虚幻的世界和不切实际的欲望,总是把它局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我们的中年父母也是,他们一边应付社会的重压,一边关注孩子的成长,比如方圆童文洁相继失业,季胜利在领导和父亲角色间两难……他们的人生在走下坡路,这种中年焦虑让他们无法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2.父母孩子间的“联结”不仅是陪伴和“为你好”——就像剧中,不是爸妈回到身边,季杨杨心中创伤就立刻愈合,一句“为你好”并不能让英子接受母亲的安排。亲子联结强调的是“信任感”。“我是为你好”、“你看过我揪住大街上的孩子批评过吗?”这些话恰恰是对信任感的破坏。
3.孩子的成绩也不是父母“长脸”的工具,“成绩/职业攀比”是致使亲子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父母的爱不是用这些攀比来衡量的,不论“长脸”与否,这份爱都永不消失;试着放下固有的家长权威,把自己的压力向孩子坦白,孩子如果不能理解父母,那请尝试体谅。
4.暴力和乱发脾气都是不可取的,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没人愿意和泼妇莽汉对话,温和耐心一些,把彼此当“人”看,尊重各自的边界,不用强制手段侵犯对方的心理安全区域,是沟通必要前提,所有问题都是能在一个让彼此都舒服的状态下谈的。
《小欢喜》和上面的故事只是家庭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家是充满喜怒哀乐,又最难以割舍的羁绊。愿每个家庭都能因彼此相爱而得到足够的力量,而其中的小欢喜,足以抵御其他所有的不如意。
本文编辑
雨衣
实习生
楼月
感谢文中所有接受采访的孩子和父母
图源《小欢喜》《小偷家族》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