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何中国诗歌、绘画、音乐及舞蹈艺术那么注重意境?
谭笑诗歌
意境,通常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难以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是一种形神情理的统一,是虚实有无的协调。
例如,《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写景,有空山、新雨、秋色、明月、松树、清泉、流水等,然后,又有女子之声、又有渔舟、又有春意。全诗八句话,尤其前六句,将一个个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中看到虚实融洽,感受到一种难以具体言表的空灵之感。更关键的是,诗中景物已不仅是景物,已成为了人格心灵的景物外现,上升为一种人生境界。
汉语诗歌非常注重意境,欧美诗歌则更喜欢情绪情感的直接表达。有人认为,欧美诗歌原本不重视意境,或原本就无意境一说,只是后来,他们从汉语诗歌学到了意境。
其实,不光诗歌,中国绘画,中国音乐,中国舞蹈,也都讲意境,中国的艺术基本都讲求意境。从侧重点上来说,西方过去确实没有意境的强烈追求。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如此讲意境呢?为什么中国艺术就那么要有意境呢?
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中国的地理环境导致了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导致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哲学观念和工具载体,结果,导致中国艺术就特别追求意境。
一、 思维方式
由于东亚地理环境所致,土地肥沃,降雨充沛,利于作物生长,又不如热带等地食物随处可得,所以,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人就长期发展了稳定持久的小农经济。中国人需要努力,但还难以也不需要努力到拼命与天斗与地斗,无需细致剥离地探究世界本原等抽象问题,只需直观感知世界,就可以解决生存问题。于是,汉民族认识世界时,更侧重整体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相对少分离性很强的分析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整体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如何认识世界呢?一种重要的方法即是感悟。意境是什么?是个似乎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悟的东西。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乃至各种艺术,通过意境这种综合的直觉认识反映大道真知,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成为了必然。反过来,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也必然在艺术上主动追求意境。这包括创作时追求要有意境,欣赏时喜欢从中感悟出意境两个方面。
笔者怀疑,中国的传统艺术西方人不一定能欣赏得了。例如诗歌,一般的西方人即使学会了汉语,看懂汉语古典诗歌的意思,多数人也不一定能强烈感受到意境美。当然,反过来,我们也同样不一定能到位地欣赏西方艺术。例如我们看他们的《指环王》,可能就远没有欧美人那样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内涵美。这有点类似男人很难体会女人的感受是一个道理,反之亦然。
二、 哲学观念
中国人主体哲学观点认为,天人合一,天人同道,天人一体,天人感应。中国人还认为,天有天道,天是老天爷,也有人格。因此,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中的自然景物、声音、人体姿态就也渗透着自己。所谓的意境,就是景物、形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作者的人格升华,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艺术表现。
三、 民族性格
中国人小农经济的农耕文明导致中国人喜欢田园文化,喜欢在一定范围耕耘,喜欢内向体会,性格较内敛,不喜欢外展开去抒情。这很容易理解。游牧民族四处游荡,心情不愉快可以鞭打牲畜,尽情宣泄;海洋民族可以疾帆远航,放飞心灵;而中国人不行,中国人离不开土地,心情不好了不能打骂庄家,也不能远足,只能内省调节,守着家园自省感悟。所以,中国人逐渐形成了在小范围抒发感情,在小范围非张扬地感受美的习惯,喜欢在小范围里反复回味,喜欢营造一种意境。意境通常是小中见大,是容易内敛性的,是非奔放直露的,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四、工具载体
语言是思维的一个工具。汉语通常一个字一个音一个意,方块表音意文字,字词没有时态等变化,是词根语。于是,汉语很容易通过简约字词组合,词句组合,建立一整套极其整齐的,多层次的,规整的节奏旋律系统。这种节奏旋律系统只要巧妙调换字词,通过语义简约处理,就很容易调动人的直觉等产生共振,创造出意境。
东亚适宜草木生长,中国人很早就有了丝织品,还有用植物为笔杆只需取一点动物须毛做笔头的笔,用植物烧炭熏制的墨,后来又发明了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所以,中国人很早就在纸上进行绘画书写。这些工具都不适宜绘画时表现具体逼真的形象,更适宜展现作者抽象的思想感受。于是,在这种工具的现实下,和大环境的心理背景下,中国画就非常注重神而不注重形,非常注重意境。
中国人的乐器没有西方乐器多样,演奏出的音乐也没有那么丰富、立体,这与轻视声乐艺术和民族性格有关。农耕社会人们思想情感内敛,艺人社会地位低下,抑制了乐器朝立体表现的发展,这就也抑制了乐器的多样性和表现力。最终导致,中国人的乐器更适合自我内悟感受,而非张扬外显的。后来相对情感外露的乐器,也都是胡人乐器,例如胡琴等,但终难突破大环境。
中国人的智商普遍高于白种人,但农耕文明的饮食甚至可能遗传原因导致了汉民族的形体和游牧民族、海洋民族相去甚远。中国人体型的直观美感普遍弱于西方白种人,这也是漂亮帅气的欧版服装无法适应中国人的原因。中国人形体外在美的不足,不适宜表现那些活跃的直观美,更适合表现那些温和丰富的内在美。不适于表现外在美,美又要有所表现,在中国人思维与哲学背景下,舞蹈就会非常追究意境,表现内在美了。有人也叫意境为神韵。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艺术因地理环境导致的小农经济,发展下来,就更倾向整体思维,倾向天人合一,性格相对温和,喜欢内省,又因地理导致的对应的工具载体,最终就非常追求意境。
不过,传统终究是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早已脱离小农经济,也同世界越来越接轨。今天的中国,人们已经进入更倾向复合思维、更多元化哲学观点的时代,性格也发生了巨变,工具也更多样化。中国人已经从更多视角多体验与创作艺术。当然也正因为此,结果导致了绝大多数现代诗歌绘画等艺术难以达到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美的遗憾。毕竟,当代人和古代人脑子里的东西已大不一样,看问题角度也大不一样,性格也有了巨大变化。
好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失去部分传统一方面是遗憾,另一方面也是荣幸。我们理所当然地可以认为,我们会有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我们有我们的思想,有我们的情怀。我们的大师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年轻人,或者,还没有出生,或者,早已诞生了我们参杂着传统的眼睛还没看到,也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