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中学习到的作息规律

跟大多数年经人一样,熬夜、睡懒觉……几乎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放假这段时间。因此,父母的劝告总是不绝于耳,什么不要熬夜啊、什么多做运动啊、什么早睡早起身体好啊云云,都是那些了吧!

直到最近我开始研读《黄帝内经》之后,看

到很多关于病理、关于养生、关于规律等等的知识后,我想我有必要纠正一下这句流传了好多辈人的“早睡早起身体好”的口头禅了,原来每天坚持早睡早起也不是一定会身体好,需要配合四季的自然规律进行适合的作息才行。

比如说春天。《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思就是说,春季的三个月,正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天地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多在广阔的庭院中散步,披散头发,穿着宽松,以致使精神随着春天的生机勃发而畅然勃发。也就是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会随着春季的生机而觉醒,因此春天适合晚睡早起,睡眠时间可以相对缩短,早上起来穿着宽松,披发散步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呼吸天地之气,要顺应春季的气候培养生发之气,不然会损害肝脏,容易导致夏季出现寒性的病变。


春天适合晚睡早起

比如说夏天。《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意思是说,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草木繁茂的季节。这个季节中,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互交融,植物开花结果,长势旺盛。人们应晚睡早起不要讨厌白日的漫长,保持情绪怡悦,不要动怒。就是说,夏季是万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是四季中阳气较盛的季节。夏季昼长夜短,这时人们也应该晚睡早起,保持情绪愉悦,保持精神饱满,不要随意动怒,不然会损伤心脏的精气,到了秋季容易患上疟疾,而且为冬季的疾病埋下隐患。


夏天应该晚睡早起

比如说秋天。“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意思是说,秋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成熟,平定收敛的季节。这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人们应该早睡早起,晨起时应与鸡鸣的时间相一致,使情绪保持安宁。也就是说,到了秋天就应该开始收敛体内阳气,应该早睡早起,相较于春夏两季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保持情绪安宁,收敛自身的精神气,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不然会损伤肺脏,导致冬季容易患上飧泄病(即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的病症)。


秋天应该早睡早起

比如说冬天。“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chè],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意思是说,冬季的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守藏的季节。这时,水结成冰,地冻而裂,人们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应该早睡晚起,等到阳光照临时再起床,以使思想情绪平静伏藏。因此,在冬季,人们应该使思想情绪平静,早睡晚起,尽量延长睡眠时间,最好睡到天发亮了再起床。另外还要避开寒冷,注意保暖,不可为事物烦劳,也不要多出汗而损耗体内阳气,保养人体闭藏之气,不然就会损伤肾脏,导致春季容易发生痿厥病(什么是“痿厥病”?这个比较复杂,在《黄帝内经》里有专门两篇是写“痿”症和“厥”症的,但我还没看到那里,以后再慢慢分享给大家吧!)。


冬天应该早睡晚起

其实中医养生主要讲究顺应天时,阴阳协调。天地万物,无尽生机,时起时伏,时放时藏,都有一定的规律的,只要顺应规律,就能与自然同康。

当然,现在社会节奏飞快,大多数人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来“顺应天时”,规律作息,但只要有这个意识,懂得这个原理,尽量做就行。毕竟是关乎到自己的身体,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重视起来的。


文|倾宸心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