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
文·白鹭
经常被妈批评,说我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也经常被爷爷冷嘲:天上的星星都是你的,一个也少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会做这,一会干那,做事情三分钟热度,我倒要看看你到底能干点啥。
就这样,我在他们的言语下,“我行我素”了二十多年。
初中的时候,我嚷着要跟一位教书法的老爷爷学习写书法,当时家人以学业为重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请求,终于等到暑假我再次要求,才获得了家人的支持。
书法学习了一个暑假,第三节课的时候,我练习本上的字几乎每一个都被书法老师划出了红圈圈,我开心的拿给家人看:“写的好得老师才给圈哦。”高中时,书法的学习又被搁置,家人再也没见我写过书法,我说是课业比较重,而他们说我做事情就是三分钟热度。
不知是我自尊心强还是真的喜欢书法,到了大学,我有重新把抽屉深处的毛笔拿在了手中,一直到现在。
大二暑假考驾照,早上练车,下午我决定去学习吉他,当然是偷偷去的,学费是我已工作的老弟掏的,我记得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姐姐干啥,我都支持。不过,你学这干啥?
“好玩。”我告诉老弟,听起来像应付,但这是真的。
就这样吉他我学习了两个月,驾照没考过去,倒是会用吉他弹《小星星》和《同桌的你》。有次偷偷背着吉他回家,爸爸问:“你后面背的什么?枪吗?”听这口气,我就知道,爸爸妈妈肯定知道了。爸爸继续说:“要学就好好学,别三分钟热度,到头来啥也不会。”
现在那把吉他就躺在家里,它的作用是偶尔拿出来逗逗不到一岁的小侄子,但是我却能给他弹小星星,全家就属小侄子听得最入迷。
如果一件事情让人有了三分钟热度,首先是唤起了内心沉睡的兴趣和学习探索的欲望,若是能坚持下去,那是觉得这件事对自个儿真的很必要,也很重要。
大四实习时呆过一家培训学校,学校有很多学习资源,不仅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备,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跟同事打赌,一定要学会弹古筝,就这样,我又有了一次三分钟热度的经历。
三分钟的热度能让我们尝试做很多事情,健身、写作、英语、书法、舞蹈、瑜伽等很多好玩的事情。有了三分钟热度,我们才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而不是一个只会喊口号的人。万事开头难,三分钟热度过去了就该遇到瓶颈期,闯得过去,就叫突破自我,闯不过去,别自责,想想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有三分钟热度,很多尝试能让我们不断地试错,这样才能更加清晰自己的定位。
就比如自己每天要写五百字文章进行自我施虐,我也是三分钟热度开始的,最起码,已经开始了。我一点都不怕自己不善坚持,一点也不怕对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因为真正喜欢的,我永远也不会将它遗忘。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三分钟热度就是没有持久的动力,做事没恒心没毅力,先抛开这个不说,但凡去着手做的事情,才知道自己对于这件事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必要做。比起那些没有行动力的,有三分钟热度的人就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了开端才是对“坚持”这个词最起码的尊重。
先做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对于新奇的事物,爱它不要多,每天“三分钟”,若真的喜欢,我们会慢慢花费更多的时间倾注在这件事情上。三分钟热度,能让我们勇敢的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接触到外围的未知领域,不断的学习和改进,不断的自我投资,无论是知识还是思维,都是一次加强版的拓展。尝试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对此事保持有效学习的好习惯和耐心,忠于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对这个世界好奇和思考,不断的尝试,遵循每一次的试错,找出真正让自己感兴趣的事,再决定对其有没有恒心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