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他,中等偏高的身材,短发黑白相间,方脸略瘦,额头略昂,慈眉善目,且有神。阔耳垂肩,鼻直口方。下巴颏儿上一缕垂桃型花白胡须,把他衬托的极为飘逸,给人一种道骨仙风的感觉。乍看他年龄在八九十岁上下,再看有六七十左右,细看也不过四五十罢了。看他虽然是在微笑,却又不失威严,虽未语,却又传了些许的信息。
向下再看,他,穿身青灰色宽松短装,衣裤简洁整齐朴素,透着绵柔之气,却又不失阳钢之性。足上一双青灰色紧口平底布鞋,微微分开双足于左右,八字歩站定,左手置于身后,右手持一把,玄骨白底水墨山水咫尺折扇,半开着平铺于胸前,腰不弯,背不弓,很是洒脱。
小童认识他,正是被全村老少,尊称为东方老伯的那位老人。
小童看着来者,有些紧张,但却并无半点害怕。因为这位老人为实让小童无惧!
"老伯伯好!"小童不无卖乖似的首先开了口。因为毕竟是私闯他人居所,做错了事,所以示好,以求得他人的谅解。
来者点了点头,笑了笑轻声问道:"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子?"声音听来,很是让人愉悅。
"我叫小羽"。"哦!小宇?什么宇啊?"
"小鸟羽毛的羽。"
老人略显遗憾,却并不失落。
"你是怎么进来的啊?"显然是在问小童进这石屋的途径,语气仍是平和。
"从上方的树洞爬进来的。"还看了看老人身后开着的石门。
"到这里干什么来了?"说完,将头略歪向了一边,好似在静听,两眼还含着笑意。
"捉谜藏。"语音小了许多,小童略显小许的忐忑。
来者听后,并无责怪小童之意,而是右手折扇收起,放到了背后,左手向小童招了招,示意小童过来,自己向左边的石桌走去。
小童乖巧的随老人渡了过来。
老人指了指木椅说:"坐下吧。"
小童看了看木椅,对老人说:"还是您坐吧!"
老人笑了笑说:"无妨,坐吧。"
小童又看了看老人,略带腼腆旳坐在了木椅上。
目光回到石桌,那本薄薄的《三界缘》图书,自然的又映入小童的视线。小童转头恍惚的看着老人,有些犹豫。
老人还是面带笑容的说:"你不是很想知道那小门里的秘密吗?看看这本图书,就清楚了,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看到这个的哟。你既然能进得了这石屋,说明就有缘份,既有了缘份,大可一看。致于最后能看懂多少,那就又要随缘了。"
小童听了老人的话,似懂非懂,不过道是轻松了许多。转头看了看那紧闭的小石门,仍然有少许的失落。这一切,都被老人看在眼里。
翻开这本小册子,小童惊呆了,那里的图画文字竟然能自如流动,变化万般,犹若魔幻宝镜出神入化,千奇百怪。起初小童见那画图中的人,来来往往,景物也是时有时无,时动时静。细看文字方知,这里正是一段传奇故事。小童试着翻了几页图册,画图各有不同,故事千奇百怪。相同的是,每一页,都有不同的内容,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两个人的身影。小童自喜,终于看到一本奇特的书,准备定下心来,好好看看。
于是,回到首页,从头看起。
书上的故事,开始是发生在几千年前,从那些变化中的插图中,还可以看到什么"周"啊,"商"啊,"夏"啊,"武"啊,"姜"啊,等等的一些锦缎战旗。细看文字方知,正是武王伐纣的周商大战时期,地点是齐鲁之地的鲁西平原,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西部。
书中说道,德州陵县有个蛤蟆街小集镇,住着二千余口人,大多以张姓为主,也有些别姓人家,例如王.杨.东方.欧阳.之类。在大街的东段,面南背街的一个宅院里,住着一户复姓东方的人家,这家所居的小巷子原叫"太极巷",后因故,改名为"飞宇巷",原因是巷子中第一户的东方家中的三少爷东方飞宇,在一个朗朗的夏夜里失踪了。那年这位少爷才二十岁。蛤蟆街里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的家人看起却并不着急。听说那三少爷是因追赶一只小白兔迷了路而走失。可是,虽然他的媳妇有些愚笨,但这个三少爷本人,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怎么能迷路呢?何况又是在自已的家门口,就更是不可能了,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这里的一草一朩,他太熟习了。但是,他的确失踪了,蛤蟆街上的人从此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他,迷,一个让蛤蟆街人难以解开的迷。
书中说道,这个迷,在《石猿记》中可以找到。
原来,东方家的三少爷东方飞宇,是因追赶白兔误入天路,途中巧得道家诊品----火枣,再饮三霄天女的云酿琼浆甘露,又食玄武真君的健肌换骨金丹,因果机缘,绝尘化羽,从此仙游云海。但是,他不是一个人,与他相伴的是玉皇大帝的六女儿一一兰衣六仙子。
那么,他们在仙游云海其间的诸多传奇之事又是怎样呢?
上接:(连载)《三界缘》(1——2)
上接: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