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带孩子去超市,孩子看中一个玩具,闹着要。但是家里的玩具实在是太多了,你不想给他买,他就开始大哭,哭的那叫撕心裂肺呀!周围的人纷纷看向你们,太尴尬了,无奈只得把孩子拖走。
晚上不想做饭,一家人去饭店吃。小孩儿坐不住,在大厅里跑来跑去,你怕他磕着碰着,还怕他一个不小心撞到传菜生身上,烫到孩子,结果一顿饭吃的是坐立不安。
对于这些情况,你是发怒呢?还是无奈的摇摇头?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能解决生活中许多类似的问题。这本书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本书的作者金伯莉. 布雷恩,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书中,作者提倡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并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讲述了0-7岁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如何与0-7岁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而父母的角色则是榜样和情感引导师。
书中提到,情感引导有四大误区:
一是控制性父母和放任型父母。
二是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三是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四是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这四种情感引导都不利于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有时还会适得其反,造成对孩子的伤害,甚至会造成孩子的逆反。
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播下种子。就是让孩子提前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第二、观察和判断。多关注孩子的行为,才能做出正确的观察和判断,有效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第三、聆听。做一个会聆听的父母。
第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无论何种情况下,父母都有责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父母要鼓励孩子用语言去表达,并给他们师范该如何去做。
第五、同情。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时,父母应给予同情。
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我认为就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当孩子焦虑不安,大喊大叫,害羞,抱怨,哭鼻子,或者耍脾气,撒谎时,父母都不应当嫌弃孩子,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要无条件爱孩子,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帮助。
或许,你正因为孩子爱尖叫吵闹而过的一地鸡毛;或许,你正因为孩子的害羞、内向而时时担忧;或许,你正因为孩子的专横跋扈而头疼不已。那么,建议你读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你和孩子度过美好幸福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