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一位宝妈问我,看你天天带着儿子黑米乐哉乐哉的,怎么做到的。我其实是听了樊登老师讲解育儿书籍,把心静下来,听了这本书后,我把自己当做是黑米的大玩具,黑米到19年3月份满两周岁,我没有对他发过火,没有打过他,也骂过他一次。
那你是不是会问,桃子你是不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温文儒雅的人,错了错了,我是个很壮的南方女汉子,说话声音不清,脾气不小,我是具有老虎和狮子爆发性的人,哎总而言之我是一个性子比较直的人,那为什么我从来没对黑米发过火呢,曾经我找“大师”算了一挂,说黑米是来降我的人,他的到来,是来收我这个野蛮女子暴脾气的。
“认真回忆过去可以帮你成为更好的家长”
农历正月初六那天,路上已经开始大迁徙,婆婆打开手机,看到一个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坐在家门口哭的视频,瞬间,一股酸流涌入我鼻子,这就是小时候的我,作为80后,那个年代好大一批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一部分是长期看不到父母双方,一部分是长期看不到爸爸,比如绘本《团圆》中描绘的场景,我是前者。
在我一岁半到二十岁期间,我都是和外公外婆生活的,暑假会在爸妈身边度过,爸妈一年差不多回去一两次,住的最长时间的大概是农历新年,妈妈告诉我,她每次回去一次就被我骂哭一次,当我在地上玩泥巴的时候,她拉我去洗手,我顺口就问,你是谁,你凭什么管我,我又不是你的孩子,其实我那个时候基本上都已经不认识爸妈了,把他们当做陌生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懂事了,爸妈在杭州工作,我每次从绍兴到杭州总是要大哭一场,在杭州过完暑假回绍兴再继续哭一场。
闺蜜陶现在还一直拿我孕期的那句话开刷,以后等孩子生下来就给他送到爷爷奶奶老家去,让爷爷奶奶带,那时候闺蜜陶就警告我,等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你就做不到了,你现在是还没经历过,就是煮熟的鸭子嘴硬。
的确,孩子生下来后我就开始取消那种念头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关键我家黑米长得和我超级像,我怎么可以把缩小版的自己送到爷爷奶奶家去呢。我也不想让黑米再经历一次我所经历过的心理劫难,我和黑米爸比商量,坚决不让宝宝离开我们两,生活可以节约点过,孩子还是待在身边好。
“孩子们喜欢获得理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开始信任你的话,并模仿你关心和分享的做法”
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黑米第一次说“谢谢”,还说了两次(他第一次发出这个音,今天他1岁11个月8天),早上,我把小零食倒到瓶盖上递给他,他说“谢谢”,发音还很清晰,我猛然一惊,这娃会说“谢谢”了,我好像没有刻意教过他这个词汇。第二次给他倒零食的时候也说了“谢谢”。
大年初四那天,全家去坐船(过年期间旅游景区人太多,于是找一条家门口的淡线坐坐),黑米把前后的邻居都叫了一遍,当他叫到后面的奶奶时,奶奶开心的从包里拿出三颗大车厘子给他吃,奶奶笑着说那么可爱的宝宝叫我奶奶,奶奶当然要给宝宝吃好吃的。
黑米和小伙伴玩耍时,我不会特意强调要让他把玩具或者吃的分享给别人,世界上不是任何东西可以分享给他人的,但是黑米会从我的言行举止中学着去分享,有吃的他会把食物塞到你嘴巴里,一个个塞过去,有好玩的他会和小朋友一起玩。
“教育子女如同进行投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健康成长,投资的回报会在眼前和未来慢慢兑现。你应该多陪孩子玩,给他支持和理解,关心他的需求,但最重要的还是聆听孩子的心声。良好的亲子关系会鼓励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合作——者对于他们日后成为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是在重要不过的因素了”
黑米同学很喜欢看别的小朋友哭,去打疫苗的时候,他就到处找哭的小朋友,哪个哭声响,他就跑去站在小朋友面前看,自己打疫苗不哭。
有一天我们在外面玩,黑米同学一直在听一位小朋友歇斯底里的苦。那是差不多快到中午的时候,一起玩耍的小朋友需要散场,有一位小朋友不想把手上的玩具还给黑米(一群小朋友一起相互交换玩具在玩),也不想回家,他妈妈一直在骂他,威胁他,“你再不回家我就不要你了”,妈妈骂孩子哭,鼻涕眼泪一大把,妈妈边骂边拉着婴儿车离开,孩子走走停停但还是大声啼哭。
一次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在晒女儿的衣橱,整理的好整齐干净,正当我要问妈妈怎么引导女儿的时候,她自己留言了说,如果女儿东西乱丢,她就威胁女儿把那堆东西都扔到垃圾桶里去了。看完,我瞬间无言以对。
我还经常听到家长说,宝宝赶紧吃饭,吃完饭给你买玩具奖励你,或者说你这个小崽子,再不吃饭晚上就不让你看电视。(⊙o⊙)…
写《人生效率手册》的张萌分享过一段她读书时期迷恋电脑游戏的故事,那次她妈妈直接把电脑显示器砸破了,不过张萌说了一句把妈妈气死的话,妈,应该砸主机。但那次以后,张萌戒掉了玩网络游戏。
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时,我们不做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不要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不采取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不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这也是本书的核心理念。
不要让我们的情绪左右了和孩子的沟通;- 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怎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听话?
- 真正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你不会忽略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
- 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一岁,三岁,十四岁,还是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