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被家族微信群里的各种专家老师刷屏,二姨发一个,过会小姨又发一个,接着姨父又发一个。我挨个点进去一看,全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这个专家说孩子得这样教育,那个老师说孩子得那样教育。我承认都说得没错,但我想问的是,你们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吗?都是工厂里可塑性极强的塑料,按照既定的摸具一压,就能产出你要的形状吗。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你就必须要接受他有独立的个性。如果把孩子比作工厂里生产的原材料,有些孩子韧性强,有些弹性大,有些可塑性强,有些硬度高。为人父母的,你所要做的是去发现孩子的特点与优势。而去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的特长与优势无限放大,直到某一天,他能在自己的优势上能有所建树与成就,这样,你可以骄傲的指给别人,看,这是我的孩子。而不是,人云亦云式的教育。
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适用于这些专家所有的教育方式。那我姑且认为。你从来就没肯定过自己的孩子,也从来没去真正了解或发现过孩子。因材施教是对所有教育工作的完美指导,但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能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因材施教很适用于家庭式教育,因为本身就有被教育者的单一性,不像学校教育具有大众性,不太现实。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上了锁的一处秘密基地,这个无关年龄,无关认知。作为父母的,你想要真正发现和了解孩子,首先就要打开这把锁,而打开这把锁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聊天。之前看见一个视频说的很好,你可以和你的孩子聊生活,聊家庭,聊梦想,不管他听得懂听不懂。万一那天他顿悟了呢,如果你们不聊,他连顿悟的机会都没有。学着去倾听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要学会给孩子独立表达的机会,把他当作一个朋友。而不是,总是一副高高在上过来人的态度,剥夺孩子所有表达主观思维想法的机会。从小我就是在这样从未向父母表达过的环境里长大,所以,我说这些绝不是空穴来风。无论我经历对我而言有多大波动的事,或喜或悲,我从来不说,父母也从来不问。我甚至可以表现得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我在之前视频里提过,当在外面特别孤独得时候,想给父母打电话,父母又不理解。原因就来源于此。父母最大的问候就是,吃好点,穿暖点,别感冒之类得话。至于你工作中遇到的不顺心,爱情里遇到的不如意,以及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处境问题,他们既没有经历过,更不可能给出指导性意见。之前听播客,有位老师就谈论起现在年轻人和父母精神层面的交流问题,他是这样说,有些人踏入社会就像被精神上抛尸荒野。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秒懂。我也能理解这样的感受。我也见过好多农村老家的孩子,和父母几乎没有深层次的交流。甚至到成年之后,和父母共处一室,略显尴尬,尤其男生和父亲之间。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的农村里尤为常见。这里没有看不起谁的意思,大家不要误会。我只是就事论事,我也是其中一员。这种在血缘关系上必然建立起来的亲属纽带,而严重缺乏必要的精神交流。这种情况,即可悲又可怜。我们特别擅长给自己找理由和借口,是不是所谓的隔代亲就是这个原因呢。
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就是父母。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父母的启蒙教育格外重要。这是塑性的过程也是矫正的过程。不要整天想着苹果树上结香蕉,这山望着那山高。在看别人家的孩子的同时,也因该看看别人家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