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思考了一个问题,什么是 模型 ?
我理解的模型,是前人在观察大量现象的基础上,总结共性,通过简化将其抽象,使其适用于一般性和普遍性。
前人总结好了模型,咱们就可以做伸手党,通过套用模型,来发现自己的问题,享用被验证了可通的一般性路迹,少走弯路,提升效率。因为你遇到的问题,别人很有可能也遇到过。既然别人总结好了套路,不用白不用嘛。
今天推荐 1个模型(职业发展模型)、2个策略(资源策略、愿景策略)、 3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事业期),了解自己,分析环境,帮困顿中的自己拨开云雾见月明,更好的找到自己的方向。
职业发展模型
职业发展模型把职业分为4个要素:个人能力、个人需求、职业要求和职业回馈。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给自己做一个职业健康度检测:
(1)在当下的工作中,你最迫切需要提升的是成功度还是幸福度?是干不好还是不想干?
(2)如果是干不好,那么需要提升的是“企业需求”和“个人能力”的匹配度。你是不是真的理解组织的需求了?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果是不想干,那就需要提升“个人需求”和“职业收益”的匹配度。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能力才能获得你想要的?
职业是一种通过持续地满足对方需求来自我实现的过程,它的底层逻辑是——等价交换。
所以,如果你现在的处境不尽如人意,请停止抱怨。抱怨是无能的贪念。努力做到和环境动态匹配、互相适应,共同成长。
资源策略、愿景策略
所谓资源策略,是指从已知的能力资源出发,先做好手边的事。而愿景策略是从需求出发,倒推满足条件,要达到这个目标,该有什么能力和资源,然后主动去补。
资源策略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跟随策略,愿景策略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领跑策略。
不同的职业类型,要应用不同的策略。资源策略适合于门槛不高、实践经验大于知识学习的岗位,如销售、市场、传媒、产品经理、行政、人力。 边学边练,尽早开始做,练中学。
愿景策略适合于需要大量完整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开始的岗位,如医生、律师、科研。尽早选择,尽早开始,先学再练,一旦选定,转换成本很高。
那么,在当前的职场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一般来说,刚进入职场,或者进去一个新的领域和组织,最好的策略是跟随,先适应,再发展,等有了能力筹码,再领舞。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策略。职业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策略。
三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
一般来说,走完生涯三阶段需要20-30年,该怎样知道自己处于哪个阶段呢?
第一,给自己做个财务评估。
生存期进入发展期的重要指标是经济独立,收入大于支出;发展期进入事业期的情况是不需要为钱而工作,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评估自己的职业驱动力。
生存期的核心诉求——收入;
发展期——外在的成功感和能力资源提升;
事业期——内在成功感和意义感。
第三,如果财务和心理指标不一致,听财务指标的,财务反映能力,能力提升是一切的关键。
4 要素让你想清楚自己缺乏什么,2 种策略提醒你当前的处理方式,3 阶段告诉你未来是好的,但要始于足下。
祝你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