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迎来“断崖式”降温,此时养生要注意“4不5要”。

01“4不”——4个部位不能冻到

1、头部不能冻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头颈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2、腹部不能冻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经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经等。
不妨贴身穿一件背心,出门的时候也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马甲,护住腰腹部。
3、脚部不能冻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如果脚部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将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
4、关节不能冻
天气变化、潮湿受凉会导致关节炎疼痛加重。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滑液是关节间的液体润滑剂。人体膝关节约含有滑液0.5毫升,滑液的黏度直接与黏蛋白的含量有关。当气温下降时,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便增加了滑液的黏度,影响了关节的活动。
02“5要”——5件暖身事要常做
1、一碗暖身汤
秋冬寒冷之际,喝一碗暖身汤无疑是一种幸福。适合冬季养生的药膳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讲一道香甜可口,补水润燥的“苹果红枣姜汤”。

它香甜可口,补水润燥,还能暖身补血益气,家人都非常爱喝。亚健康或健康人群也可用作日常食养保健。而且这碗汤水也特别适合女性朋友在生理期间饮用,可以活血化淤,对于痛经有食疗价值。
2、一盆泡脚水
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不烫手)泡15分钟即可。

冬寒易伤人,尤其是气血较弱的人,更易手脚发凉、腹痛腹泻。这时建议大家睡前泡脚时加点米酒。用米酒泡脚,会比单纯用热水泡脚更加有利于活血暖身,改善身体怕冷的症状,同时还会有帮助睡眠的作用。
3、一杯暖身茶
茯苓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与蜂蜜一起搭配,可以保证机体得到充足的能量,以抵抗寒冷。经常感到手脚冰凉、食欲不振的人在午饭后喝上一杯温暖的茯苓蜂蜜茶,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4、一套暖身衣
内衣最好柔软贴身,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的衣服吸湿性要强,不要过紧,保持干燥。外套一定要防风,最好在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有收口的设计,可以防止冷空气趁虚而入。
5、一个暖身穴
深秋季节,脖颈、手脚、小腹最易冰凉。艾灸能驱寒祛邪,温煦全身,扶助阳气,辅以按摩命门、神阙、关元等穴位起到散寒补阳气的作用。
中医上讲寒者热之,一般体寒人群,在家可以借助暖宝宝、吹风筒等工具热敷关元穴,在一定程度上能调理寒性体质。关元穴在肚脐正下面三寸的位置,用手指来量,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肚脐以下大概四个横指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