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5 梁婷
读宫西达也的书总是会有感动,这一次触动我的是《最喜欢妈妈》。
书名开宗明义道出了孩子的心声“我最喜欢妈妈了”,第一页又重复了这句话。第二页开始,展示了一个每天都发生的情形——妈妈喊孩子起床。妈妈说的是“快起床,别睡懒觉了!”这很熟悉,很正常,是不是?可是,翻过页去,却是孩子的心声:如果妈妈能轻轻地抱着我,对我说“早上好”,我呀,就更喜欢妈妈了。
随后又描绘了更多的日常情形。吃早餐时、放学回家时、睡觉时……每一幕妈妈都是催促、责怪的语气——“别拖拖拉拉了。”“快点儿,快点儿。”“你看你……”这些话太熟悉了,就连读者都会习以为常。
而最为提醒大人的,是在每一个场景背后,孩子脑海中期望出现的却是关怀、耐心的声音。比如睡不着,没关系,“那一起就在被子上滚来滚去吧。”下课回家身上脏兮兮也没关系,“心里一定很痛快吧。”
这本书提醒了我们,跟孩子说话也要讲究话术。
书的最后妈妈也醒悟了,她抱着熟睡的孩子,哭着说:妈妈也爱你,但是却经常对你说那样的话,谢谢你爱我这样的妈妈。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差点泪奔,因为像看到了我自己。我的儿子三岁多,正经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很多事情都跟我逆着来,有时候真让我身心疲惫,最后演变成一天一小吼三天一大吼。哪怕是我在写这篇作业的头一天晚上,我还关了他禁闭。
所以这本书我跟我儿子都特别喜欢,因为我在里面看到了我需要改变的目标。而他,大概是看到了他理想中的妈妈的样子吧。
每次责罚过后,我都会无比自责。他不过是个三岁多的孩子而已。我作为他在世界上最亲最爱的人,真的要用这种方法去管教他吗?
于是,我去学习正面管教,学习通过绘本去帮助孩子,我正在一点一点实践做一个好妈妈。这当中有挫折,有曲径,却没有回头路。
世界上能为孩子做出改变的父母只有不到1%,我正在努力地向此迈进。破茧成蝶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是一种撕裂跟颠覆。但是我知道孩子是上帝派来人间的一把小刀,就是为了要雕刻父母,所以这一条路,我必须要坚定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