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在《拜占庭的陷落》一文说:“在历史上,就像在人的一生中一样,瞬间的错误会铸成千古恨,耽误一小时所造成的损失,用千年时间也难以赎回。”
袁世凯就是这样。权力的飓风把他快速送上巅峰,又狠狠地摔了下来,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人常说“盖棺定论”,其实,盖棺就能定论吗?有的人,盖棺即能定论;有的人,盖棺一百年了,却仍不能定论。曹操死时,罗贯中在小说中写入长诗的最后四句:“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曹操至死不当皇帝,高明袁世凯百倍,还是落得千年骂名)
一百年来,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骂袁,百分之一的人在赞袁,不管是多少评价,有几人能真正理解袁呢?
细想想,袁世凯并没有违反民族大义、卖国当汉奸,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不恰当地进行了一次政治体制的改革,开了惯常所谓的倒车而已,而且这个所谓的倒车,退得实际上也有限,绝非像后来人们批判的那样,退到清朝新政之前去,他的帝制不过是君主立宪而已。
100年来,中国大地饱经战火和灾难,今天也不能说共和制就成功了(就连孙中山最后也是联俄联共走苏联路线)。至少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是成功的。
另外一方面,从袁世凯驾崩前后来看,仍然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
一,袁世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转回总统制,并扛下了所有的责任,不推卸,真爷们:“恨只恨我,读书时少,历事时多。今万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误,苦我生灵,劳我将士,群情惶惑,商业凋零,如此结果,咎由自取。误我事小,误国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重新赢得了当时政坛所有大佬的尊重(包括政敌),这个从其死后,众多大佬挽联可见一斑:
黎元洪总统:
华夏日重光,回思缔造艰难,亿兆生灵应感泣;勋名天不朽,太息受终危急,万几擘画失师赀。
冯国璋总统:
为天下痛,更哭其私,一柱存亡关气运;
如四时行,成功者退,千秋华夏仰威灵。
杨度:
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此言。
当然,最值得我们深思的还是老袁自己的挽联:
为日本去一大敌;
看中国再造共和。
不幸言中:袁死后,30多年再没人阻挡,任由日本逐步蚕食侵吞中华(8年抗战,只不过是最后的决战)
二,袁世凯死前,仍心怀国家,为身后做了妥善的安排,让副总统黎元洪接任总统。袁世凯去世之前,中国已经陷入内乱,南北拔剑相向,刀兵四起,北洋系内部也四分五裂,各自按照实力自然形成山头,尤其是段祺瑞和冯国璋,北洋系的虎豹双雄,铆足了劲准备冲击总统宝座。此时的权力交接,形势非常凶险,这是极易给国家造成巨大动荡的时刻。袁世凯非常清醒、非常巧妙地使出了一招四两拨千斤,手下的几员大将也立刻明白了这一招式的厉害和精妙之处,接受了老领导的最后安排。至少在权力交接时刻,袁世凯使国家保持了稳定,这一点,历史是不能忽略和遗忘的。
三,袁世凯去世后的27天里,国务院一直下半旗志哀,文武百官停止宴会27天,民间停止娱乐7天,一切按照清代皇丧办理。
不管乱世枭雄也好,千古骂名也罢。至少老袁走的时候,选了个好日子:1916年6月6日6点。
六六大顺!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