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哪里去旅行,挖掘一点当地的文化更有意思。上一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九成宫醴泉铭碑的内容。这一次让我们跟着碑帖记载,想象一下当时宫殿的场景。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修建万寿宫时的工程规模浩大。是这样写的。
把山头削平了修建雄伟的宫殿,截住河流筑成提坝汇成湖泊,劈开山岩修成高大的阙门,沿着河岸修建走廊一样的桥梁,走廊,阙门,高阁,相互连接。台榭错落,建筑密集。抬头看雄伟的宫殿高耸入云,俯首鸟瞰殿外廊下深䆳千仞。
魏征在描写万寿宫是极尽奢华后,笔锋一转。又写唐太宗皇帝。夺得天下之后,以文德教化百姓,为了国事极进操劳,最后病了,京城暑天湿热难耐。大臣再三劝他,修建离宫避暑修养,他不愿意,劳民伤财,后大臣说,前朝离官已经建成,废之可惜。只需要维修一下毁坏的殿宇,于是,维修了随朝的万寿宫,改成九成宫,九成宫,去掉了奢华的装饰,取消了豪华的摆设,地面只铺了沙石,用黄泥涂成墙壁。白玉的台阶上修补成土台阶。用茅草盖在琼楼玉宇上。和隋朝的万寿宫相比。现在的九成宫,简朴卑陋足以垂范于后世。同时也阐明了隋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最后写礼泉的由来,说仁寿宫内缺少水源,祈求神灵无济于事,太宗对宫内缺水之事念念不忘,有一天,太宗和长孙皇后游遍台谢亭阁,俯身细看土壤,发现湿润。因此用手杖疏导,随即有泉水涌出。清若明镜,甘如美酒。随后魏征就引经据典。说皇上有德,感天动地,教化万物生灵,就会出礼泉。又有经典说帝王崇尚简朴。不劳民伤财,也会有醴泉涌出。又说饮用此泉水可以长寿等等,说太宗皇帝,功德高于大舜,勤劳胜过大禹,总之,对当时的皇帝,极尽赞美之词。
最后他就说他如实的记录了这件事情。
这就是九成宫醴泉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