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4号正式招生——发单,贴单,到现在有五天的时间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晒黑了,且非常明显。招生这一环节是最令我痛苦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两年前的现在,那时为别人打工发单,烈日炎炎,发单有“眼线跟踪”,几乎没有偷懒的份儿。
而现在,我要为自己打工,随时可以偷懒,但有谁愿意?前几日,我天天绞尽脑汁想如何招生更有效,如何寻找合适的目标以及如何安排课程,课时长,授课费用等等,全都自己想,发群里,让大家作为参考讨论商量,其实他们更多的是顺从。
心中一丝悲凉~~~
1.宁愿与神一样的对手过招,也不愿遇到猪一样的队友。
我真实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后悔一开始找错了队友,我的怨气大部分来自于他工作的错误(不是失误)。之前有接触过他,但没发现居然这么差劲!不吐槽他了,只怪我自己看人没眼光,真特么憋屈,都快奔三了人了,居然这么幼稚!我想更多的原因是他没有责任感,很可能自始至终他只是参与者的角色。
【题外话】
那天四个人站在马路边聊天,问每个人以后的想法——关于辅导班的发展。他不假思索回答:暂时没有想法。我猜他永远都没有想法!我问大家以后想在哪里生活?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愿意留在这里继续奔波,拼命,最后在这个城市落脚。而他,稀里糊涂说了一堆没用的废话后,终于在我的“逼问”下说出了自己并不怎么理想的方向与出路。然后我又问:是否有想法在暑期后继续办辅导班?他犹豫了,说要准备年末的考试,以及论文的完成,甚至替我担心我论文的完成情况,真得想多了。像这样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的男人,我充满了鄙夷,完全没有干大事的风范。罢了罢了,以后找别人合作,他可以走人了。
2.这是我半年来怨气最多的时刻
每次发完脾气后,我总会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并与弟诉说,我想让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出自谁身上。也许是因为读书或者参加了拆书帮的缘故,在发脾气后,我总会很自觉地多出一个流程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换做以前,我是不会考虑这些的,只是后悔刚才不应该发脾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现在,每次在想发脾气之前,我会先告诉别人,我生气了,然后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与对方好好说话。除非他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行为突然激怒了我,那我就真的不客气了。
发脾气时反思自己,问题是否出在我身上。如今,遇到这样的队友,我没有辞退他,算是仁至义尽了。不过话说回来,总会有那么一天的,这一天不远了。
为了不再使自己有诸多情绪,以及不想让自己老得更快,我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不急不躁。
一大早向一位舍友抱怨我目前的处境,主要针对这个队友,我说:最近心情不好。她居然来了句:多补充营养。我靠!没病吧,好尴尬的回答。算了,决定以后不再和她谈论这方面的事。
以后即便对方做错事,我会尽量去克制自己的脾气,不大声说话,不压着怒火说话。运用观察—感受—请求的步骤进行。我读过书,所以我不能轻易对他人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