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

一 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

1人格理论

意识和潜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

2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期,潜伏期,青春期。

#儿童的发展任务与当时的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

3贡献

1高度重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2重视儿童早期身心健康发展。

4局限性

1没有直接观察和研究过儿童。

2被试精神病患,不一定代表正常儿童。

3过分强调本能,忽视社会文化影响。

5精神分析共同的弱点

1太注重临床,而不考虑其他方法。

2理论解释比较随意。

3核心概念缺乏确切的科学定义。

二 行为主义

华生

1环境决定论

第一,否定了遗传的作用。

理由: 行为公式是刺激-反应;生理遗传不可导致机能遗传;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遗传不可控制。

第二,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第三,学习理论。

学习即条件反射,复杂行为均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获得。

2儿童情绪发展研究

两种课题:

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怕,怒,爱)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研究。

#华生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

1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强化的另一个作用是不退化。

#练习提供重复强化。

3强调及时强化。

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班杜拉

#核心为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观察榜样的行为后进行学习。

类型: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2社会学习

社会团体按其认可的方式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

1攻击性行为学习。

2性别角色的获得。

3亲社会行为。

3评价

进步: 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问题,强调观察学习,认为行为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局限: 没有对认知因素做充分的探讨,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

4行为主义的优势与局限

1优势: 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技术有效,如行为矫正。

2局限: 忽视认知和动机的作用;忽视主观能动性。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1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解释人类与动物不同的心理本质。

生产工具指向客体,语言符号指向内在心理活动。

2阐明人类心理发展标志和原因

1标志: 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抽象概括机能;机能间关系的不断变化;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2原因: 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语言是重要条件;高级心理机能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3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第一,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第三,学习最佳期限。

4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教学激起学生内部的一系列的发展;言语在儿童智力发展内化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生态系统理论

1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

2环境系统: 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历史系统。

3评价: 机能论,个性和思维积极的对人的发展做出贡献;先后天,个人和环境构成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早期经验和后天经验都是重要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