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买了一对紫铜镇尺,商家说可以免费刻字,刻点什么好呢?脑子里立马显现出苏东坡的两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得,就它了!!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这两句词,各种社交平台的个性签名都是这两句。短短两句词,饱含着一个历经风霜遍尝人间苦涩的词人在人生后半程中和过去的苦难和解,这种和解是一种领悟一种解脱一种通透一种放下,也为他的词注入了一剂别样的境界和意境。
苏东坡其人,我以为,是历史上最丰富、最有味道、最值得咂摸的这样一个人。如果说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的话,那么苏东坡就是从圣入仙再入佛的一个词人。
苏东坡早年关心民生疾苦,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入世影响。丁忧返京时,从眉山到汴京一路上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灾民让苏东坡对王安石的“新政”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如果这就是“新政”,那这样的新政有什么进步意义呢?他大胆上书奏陈,结果是触怒逆鳞,宵小之辈从他以往写下的诗句中寻章摘句,寻找他“阴谋造反”的证据,企图一举置他于死地。就一样,一个天才的诗人因一场荒唐险恶的“乌台诗案”被投入诏狱等待鬼头刀的铿然落地,草草了结自己的一生。但命不该绝,苏东坡这个人,让人很难不喜欢他,他有才气,他单纯,他善良,他公道,他磊落,就连王安石的弟弟,太皇太后等权重之人为他求情,王安石的弟弟上书皇帝“如果陛下把这个人杀了,您在历史上会留下千古骂名的”。就这样,在狱中百余天并做好赴死准备的东坡因皇帝畏惧丹青史册而生还。设想苏轼真的稀里糊涂被砍头,恐怕史书的春秋笔法也会把宋56宗杀个七进七出。
苏轼被流放杭州,他想不通!他确实想不通!政治的倾轧碾压是不以是非正邪论英雄的,非我族类必斩无疑。政治漩涡的浊流和人性的险恶让他如惊弓之鸟般战战兢兢。但东坡到底是东坡,虽“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但依旧“拣尽寒枝不肯栖”,为的是坚守开蒙圣贤书中对士人的人格上的操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如果和你们同流合污声色犬马,那天地赋予的灵气何在?子曰“邦有道,,。?”“你们玩吧,俺过俺的日子了”
他先后谈判杭州,知密州黄州儋州,流放是越来越远境遇是越来越恶劣,东坡的词确越做越好,他的词开始脱离柳耆卿《花间词》的闺阁庭院,走向豪放开阔豁达的词路,就文学改革的角度来说,东坡的贡献居功至伟。
经历了入世的挫折失意,他逐渐放下了很多的东西,功名、厚禄、权位,这些东西逐渐淡出了他的视野,是的,他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重生如果仅仅是得一官位,那也太不值了。他开始将身体交给山水,将灵魂交给黄老,这完成了他从圣入仙的转变。从此他的词,在豪迈清雄之外,又翻出了一层飘逸空灵的境界。在中国的传统士人心中,山水具有一种救赎的作用,隐居是无数士人身陷政治泥淖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的最佳选择,他们相信山水有种道德上的守卫。正是如此,也让很多沽名钓誉的假名士真小人钻了空子,假意寄情山水与世无争,内心却阴暗狡诈以欺国人,其深谙“想要得之,必先予之”的厚黑学道理,其心可诛!!
东坡是真的爱自然爱山水,通判杭州期间,下力通西湖,修苏堤,到处游山玩水,或独自出行或携伴二三知己,在山水之间欣其所遇暂得于己,最后是“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是山水解救了他,让他觉得人生不仅有壮志凌云,更有山水诗画。他释然了,宵小之辈的攻讦在他看来只是“穿林打叶声”,他采取的态度是“莫听”“吟啸且徐行”。人生的经历真的怪的很,热爱东坡的人似乎有一种两难,我们不想让他遭受政治失意和牢狱之灾,但仔细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大痛大悲,又何来大彻大悟,可能历史上会多一个勤政爱民的宰相,少一个性情多才飘逸隽俊的词人、画家、书法家、美食家、生活家!正是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让他为中国文人树立了一座人格的高峰。
从仙入佛
南怀瑾先生比喻,儒家是粮食铺,一日三餐常备不吃饿死,道家是药店,有病有疾此门求救,释家是杂货铺,信步闲游所需自取,诚哉斯言!
东坡是真名士,他好开玩笑好取乐,他很少正襟危坐,就是参禅打坐时也是妙语连珠,禅机偈语不时冒出,常常使方丈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他喜欢饮酒作乐,很多词是与朋友对坐交杯时所作,往往兴之所至就脱口而出,绝少叠床架屋卖弄词句。他不是道学家,他不排斥官妓,甚至还娶了官妓,他喜欢在饮酒作乐时有艺妓奏曲歌吟,他疏狂风流,却没有纨绔子弟的卑劣下流,他对人世间所有人有一种莫大的同情和包容,即使是下九流去妓女车夫等,也是平等相待,还多次为妓女赎身,已作良人,甚至度化出家遁入空门青灯古佛常伴汝身。
历史上对文人最好的时代一个是魏晋南北朝,一个便是宋朝。我想生活在宋代的文人是幸福的,宋代因为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很高。不像封建专制的顶峰时期明清两朝,不仅在肉体上消灭文人,动辄廷杖诏狱,更在精神和灵魂上蹂躏,按在地上摩擦。在明清皇帝眼中,这些文人墨客就是爷高兴时出来画个花脸逗个闷子的小丑和玩具。做不完的八股和狗屁文章,未入仕以清流自诩,既仕则甘为权势鹰犬,圣贤诗书枉不闻,文人灵气尽数抛却。
何为文人?好像和现代的知识分子还不同,单单有知识还做不成文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等同于智慧,文人更在意的是生活态度和保有一份真性情,一种自在独行于天地间而万物皆可为消遣的潇洒,是于儒释道悠游穿行而不滞梏的通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东坡云“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要的这是这份雅趣和自信!
英国人说十个也不换莎士比亚,中国人十个宰相也不换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