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自己的内心",这一直是我近几年的处事原则。从对这个概念的浅层理解到深层理解我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认为听从自己的内心就是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和需求。当我在这个阶段时,听从我内心的需求,我可以获得短时的成就感和满足。事实证明,这个阶段其实不过是个探索和试错的阶段,虽然可以满足了自己短期的欲求,却难以获得持续性的幸福感。这种感觉就像喝酒或唱ktv一样,当时觉得很快乐和放松,但过后心里剩下的可能只有空虚。
以上只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可我发现有多少人和我过去一样,把"听从自己的内心"定义为一个浅显的概念,"听从自己的内心"并不等于为自己的欲望买单。"内心"我觉得它其实是个很智能的感应器。我觉得它的工作步骤大致如下:提出欲求-行为满足欲求-给与短时反馈-最终给予长时反馈。大部分人都注重于"内心"的短时反馈而忽视了长时反馈,而恰恰是遵循长时反馈才是真正的"听从自己的内心"。
第二阶段: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比较难到达这一阶段。到达这一阶段的必要条件就是对自己诚实,对自己的感觉诚实。举个例子:当你买了个贵的包,或买了辆好车,你可以把这个作为炫耀的资本,从外界的肯定获得短期的满足感。如你所愿,大部分人都会给你投来羡慕的眼光和说一些你想听到的赞美之辞。可我发现,没过多久,这种幸福感(倒不如说成是新鲜感),都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淡,转而你可能又要换新的了。又如:你在外住了个高星级酒店,觉得里面服务超赞,自己在酒店里的体验就像上帝一样。这是这种感觉一般只持续到你check out的时候,再往后最多延续个20分钟,当你踏出酒店那一刻,这种体验已经结束。到了外面,谁也不会认识你,可以说这时的幸福指数只会大大降低。再推广到婚姻与两性关系,如果你觉得你的另一半只是一个包或者只是一辆能让你拿的出手的车,很抱歉,他/她在你心中的地位也不过是个包或者一辆车,你们只不过手拉手一起走过红毯,接受一大帮不明就里的粉丝的羡慕,但其实你们在家自顾自玩手机的样子,他们都不知道。
一句话:向外求的幸福只能给你带来短期的快乐和满足。真正的幸福是向内求的。当你有了颗向内求的心,它就会给你带来源源不断让你成长的动力。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成功的喜悦和激情冷却后,请你问自己:现在的我真的快乐吗?我的身体疲惫吗?我真的就是我自己想得那么厉害吗?我现在最想继续往前冲还是和自己最亲的家人待在一起。有了向内求的心,你就会最大程度成全自己,满足自己健康的需求。并且这时你的"内心"会给你正确的指引,它会告诉你这时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而你满足了这份心底的需求,你获得的将是一份踏实和内心的宁静,而这种感觉才是最有底气的幸福感。
最近,我也在审视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心对自己说:你应该走出去了,你应该更勇敢点,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于是接下来我会遵循自己的内心,去拥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