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故事里的人生294  增田达志治沙

        1997年,一位31岁的日本汉子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在距离呼和浩特市70多公里的白二爷沙坝地区,承包了一万亩沙漠,开始了他的治沙之旅。他就是日本公益人士增田达志。

       增田达志,1966年生于日本神户,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放弃了本专业,立志治理沙漠。他在日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美丽的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儿子,衣食无忧。

        治沙工作非常艰苦,增田治理的沙漠是白二爷沙坝最边缘的地带,往返路程近40里。每天早晨6点,他和助手乔二徒步去沙漠,中午为了节省时间不回家,一直干到天黑。沙漠里干燥炎热,没有遮阴避风的地方,早晨带的饭菜得深深埋在沙子里,否则就要馊掉。晚上回来,没有自来水,增田自己担水做饭,吃白水煮面条充饥。到了栽树种草的繁忙季节,他需要雇佣很多人。每年,也有大批日本治沙协力队员来这里义务治沙,他们当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大学生,甚至是中小学生。

        在治沙过程中,无论做什么都得自己掏腰包,买麦秸、买树苗、雇用工人、买工具、买雨具、买水、买电、租房子……所有治沙的经费全部自理。冬天,增田匆匆返回日本,教学、写书,做治理沙漠的课题研究,挣到第二年的治沙经费,春天一到,他又匆匆赶回来,一直干到大雪封地。自1997年至2010年,增田为治沙已经自费投入500多万元人民币。而他个人的生活,则近似于一个苦行僧。看上去,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他抽着中国最廉价的香烟,说着生硬的中国当地土话,自己种菜,自己烧火做饭,经常吃面条拌酱。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治沙时,他淡淡地回答:“因为日本没有沙漠。”

        到2010年,他承包的一万亩沙漠已经有七千多亩披上了绿装,据说,2011年,他又来到内蒙古西部的达拉特旗,与人合作承包了2万亩沙丘。他说,他在中国的治沙事业不会停止,他要一直干到七八十岁,死了,就埋在他治沙的地方。


        鲁钝生感言:世界上有一批这样的人,他们的存在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让人感受到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增田达志就是其中之一。

        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生活中,在汲汲于功名富贵的名利客看来,增田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用当下流行的话说,是典型的“傻帽”,是脑袋被门框挤了以后导致的“痴呆傻”后遗症。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增田治理自然生态为全球人谋福祉的高尚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不合于世俗,不被那些一心谋功利的世俗人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各有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让沙漠变成绿洲,是增田的梦,为了这个梦,他抛妻别子来到异国他乡;为了这个梦,他在荒漠中吃尽了千辛万苦。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梦,他激情澎湃并坚定执着,活得热烈而精彩,充实而愉悦。这是梦想与追求的力量,更是义举和和善行的力量。看来,以义举和善行为目标的梦想与追求,既是人生不竭动力的源泉,也是人生充实、幸福的源泉。

        增田达志在中国治沙还给我们两点启示:

        启示一:义举和善行具有普世价值。一个人,不管是在本乡本国,还是在异国他乡,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义事、善事,都具有正价值和积极意义,都应该受到肯定和赞扬,也一定会受到肯定和赞扬。

        启示二:治理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无论在何处治沙、治旱、治污染,都具有全人类意义,因为任何一处的环境改善,都具有蝴蝶效应,都有助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增田还在继续着他的圆梦之旅,也许,百年之后,增田会默默地倒下,但他用心血和汗水灌溉出来的每一株小草、每一棵绿树、每一片绿洲,都是他生命的延续,生活在这片绿洲里的后人们,永远会记着他的名字,增田达志是长生不老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智慧之光:一千零一夜的新篇章》第一百四十三夜:沙漠之盾 ...
    杜鹃映山红阅读 412评论 0 0
  • 序号文章作者发布日期1曹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https://www.jianshu.com/p/512c97...
    中年大叔阅读 3,130评论 1 23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馨伯乐】第十一期“家”写作活动。 (一) 我国广袤的领土,尽管面积...
    誉满99阅读 13,627评论 138 694
  •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接下来说“三纲”的第二纲“在亲民”。 朱熹: 程颐注解说,亲,当...
    FrancisTsai阅读 748评论 0 0
  • 许多的悲伤都无法言说。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也是爸爸离开的日子`。 本来以为他手术以后,回到家还可以过上一、个生日。...
    春雪ChunXue阅读 72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