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绵羊 Hoggerel
由于跟老板“赌气”(详情见文章“西澳小镇Kununurra | 在澳洲原著民区工作是什么体验?”)没有住她的Backpacker,于是我们先在Airbnb上找到了住宿。
在Airbnb上找的住宿住了半个月之后,联系上了一家农场主。每周帮他们打扫房间,他们给$400/周的工资,并提供免费住宿。于是,半月期满之后我们便搬了进去。
房间是独栋的小阁楼,不需与房东同住。只是由于许久没有人气,处处铺满灰尘,需要认认真真打扫一番。
清扫房间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出国之前,我并不是一个很爱整洁的人。书房的桌面上永远堆着从书架上拿下来却又懒得放回去的书;床头边永远放着一些上床之前顺手一放的小物件;抽屉里永远都是杂七杂八毫无分类的东西。
但出国之后,每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便会花很多时间去打扫卫生,尽量把自己的东西都放置整齐,尽量不要看到蜘蛛网或者各种小垃圾,尽量把它布置得再温馨一点。
我想在国内会有亲人帮忙清理房间而在国外却需要自力更生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在国内,我总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就是家,或许许多年以后,它还是我的家。我大概从来都不用去担心什么时候我就要从这里搬出来的事情。或者说,即使某一天我搬出来了,我也随时可以回去。
然而在国外租房的时候,却总是需要扳着指头数着余下的日子,好像离别近在咫尺,好像不知道哪一天我就永远地搬离了这个地方,而且不再回来。
所以每一次在搬进一个新房间的时候,我总是希望很用心地去对待它,让它在这一段短暂的时光里能够充当我为之驻足并有所留念的“家”的角色,能让我留下自己的乡愁。
从前总是觉得,“家”是一个很实体化的东西,好像一定要有亲人,也一定一定要在同一屋檐下。
在经历了长时间搬家租房以及露营旅居这样居无定所的日子之后,却不再有这样的想法。
“家”,应该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其实只要能令你感到温馨舒适,就算只是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帐篷或者车里,也能称得上是自己的家。
许多人漂泊在外,四海为家。不是因为他们了无牵挂,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把一切都放在心上。
许多人着急在各个地方买房子,反而是因为他们现在的家给不了自己安全感。
朋友时常问我,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
我很难回答。
如果你对“安定”的定义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得体的工作,优质地段的单元房,结婚生子,别人眼里的人生赢家。那我想我可能一无所有,是世人眼里彻彻底底的loser。
但如果你觉得“安定”只是一种内心平静的状态,是即使在颠沛流离,内心却依然有向往。那你即使在流浪,也一样处于安定。
内心的安定大概是很难达到的一种状态,因为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诱惑,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在两个选择甚至多个选择摇摆不定。
但更多时候我会觉得,人之所以会时常处于一场拉锯战里面,实际上还是因为选择太多了。
我们选择了一条路,却总是想回头看看选另一条路的人走得怎么样,想看看我们当初的选择到底有没有错,却忘了在选这条路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了选择。只是因为这不是你唯一的路,所以总是会好奇,会不甘心,尤其是在你沮丧的时候。
生活再艰苦,每天都要好好吃饭
这篇文章写于半个月前,可如今我在另一个“家”有了Wi-Fi之后才能点击发送这篇文章。
生活真会捉弄人,网络也永远跟不上思想。
更多“生活感悟”文章:
没关系,我们会再次重逢
生活中的“诗和远方”,或许就在你身边
“下次见”“不用下次了,就明天吧”
所有的不可思议,都有一点点理所应当
生命在于纵向延伸,而不是横向拓展
我才不要活得漂亮,我只要活得开心
是否我们都太急于表现自己了
追求自由,享受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