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何一门技能都有一个由简到繁,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中医也是如此,很多老中医,治了一辈子病,到后面就只用一首方。中医把这个过程叫执简御繁。当然,这是模仿不了的,因为他经历过“繁”的阶段,才有后来的化繁为简,大巧不工。
三皮老师在成都跟过两个老师,两个老中医是对老夫妻,两个人都是消化科的专家。老太太一辈子就用一首黄连温胆汤,老先生一辈子就用一首丹栀逍遥散,加加减减就把病人治的服服帖帖。
三皮老师有个在四川的徒弟,经常会来西安探望老师。他的另一位师父,也是一位老先生,一开就是砂仁、豆蔻、草果,这些芳香药,是位治疗癌症的医家,而且他从来都不用经方。
三皮老师跟过一个老师,也是就用一首方;不管什么病,他都会在处方上先写下:柴胡、黄芩、甘草、杏仁、桔梗、枳壳等等,然后再辩证,加入其他诸药。
老先生的灵感来源于蜂窝煤炉。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使用蜂窝煤炉做饭、取暖。老先生把使用蜂窝煤炉的经验,运用到治疗人的疾病上,称之为“蜂窝煤炉原理”
根据煤炉原理,把煤炉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对应人的上焦、中焦、下焦。关键可以总结为三句话,上焦有盖,掩不过严;中焦有火,中不能实;下焦要通,通不过利。
上焦有盖,掩不过严;
煤炉上面要有盖子,把火压住,让他燃烧慢一些;如果没有盖子,燃烧产生热量就无法收拢;达不到取暖的效果。
用过紫砂壶喝茶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用手堵住茶壶盖上的气孔,茶水就倒不出来。因为,茶壶的密闭性较好,倒出一部分水后,壶里面会形成真空,水就不能倒出来。基于此,朱丹溪发现了提壶揭盖法。
上个月,老师治疗了一个早泄患者,用过补肾涩精法、疏肝调气法之后,效果不佳。然后,确认患者已经咳嗽两年,咳嗽收效后,早泄也得到改善。这就是上焦无盖,下焦失守,老师反用提壶揭盖,为掩盖塞流。
中焦有火,火心要虚;
中焦有火,这里有两层涵义,一是脾胃虚寒,脾胃虚寒就会出现伤寒论太阴病说的,呕吐腹痛,便溏等问题;一是小肠火衰,小肠没有火,就会导致完谷不化,吃什么拉什么。
俗话说,人心要实,火心要虚。如果炉中太实,煤就无法充分燃烧,导致发热效率低下。
假如人的脾胃运化无力、或肠胃积滞;那么,不管怎么吃补药,都是补不进去的。就好比一条生产线,有一环节卡脖子,问题没解决之前,往生产线里加料(进补),不仅不能令生产的健康运行,反而会加剧问题。
下焦要通,通利适中;
煤炉下面有一个风口,可以调节风口的大小,来调节炉内的供氧量,以此来调节炉火大小,但是要确保炉底没有堆积煤渣,炉底要清理干净,这样,开大风门后,气流量才会得到显著变化。
晚上睡觉时,不需要那么大的炉火,就要把风门关小,不然,煤会在半夜烧烬,导致第二天早上起来火是灭的。当然,也不能完全关死,炉火会灭。
老先生利用这个原理,组了一首方。
治中焦:柴胡、黄芩、甘草;
治上焦:杏仁、桔梗、枳壳;
治下焦:虚寒型 麻黄、附子、细辛;和(或)积滞型:艾叶、苦参、鸡矢藤。
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
治中焦是半剂小柴胡汤,调畅少阳,令通道畅通。治上焦,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杏仁,既能润肺,又能通便,上下同调。治下焦,是两个药对组成,一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多用于素体阳虚患者;艾叶苦参鸡矢藤是三皮老师的常用药对,艾叶辛温,苦参苦寒,辛开苦降,佐以鸡矢藤,善能清理肠道积滞,对于大便黏腻,排便不畅效果佳。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用这些药,我们要学习老先生的诊治思路,至于是否能用好这首方,不见得谁都能用好。毕竟这是老先生一辈子行医经验的浓缩。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您对老先生这首方有不同见解,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