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什么是“DISC”?
前几天,和一个大学同学聊天。聊着聊着,她给我抛了这么一个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2019的复盘文章写到自己在过去的一年花了好些钱在学习上。
她看到我的文章后,感慨自己也需要投资学习了。细聊以后才了解到原来她已经荣升银行网点主任,而她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管理团队,于是问我有什么好的课程推荐。
“你要不要了解下海峰老师的DISC人际关系训练课?”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
说实在,如果不是这次剽悍江湖的访学计划,我大概不会主动学习DISC。在选择课程类型的时候,我选择了裸听课,虽然现在才听了其中几节课,但最大的感受是如获至宝。
现在想想,当初把这个课程推荐给同学虽说也算是明智的,但也能从中看出我对这个课程的了解还是十分局限的。
但如果没有听这个课,大概我会一直把DISC局限为职场晋升葵花宝典。
事实上,真相还真不是这样。
其实早在听课前,热心的运营官就在裸听群里发了DISC测试的方法和流程,出于好奇,我迫不及待做了一番测试。结果显示是SC型,从表格来看以S型为主。
看了具体分析,心里想着:咦,感觉说得还挺符合自己的。
课程里说S型的人,心里想的更多的是人而不是事。换言之,S型的人更关注感受而不是事件。
今天听了海峰老师的《照顾彼此需求,懂能更好的爱》这节课,结合自己昨天的“憋屈经历”,更能领悟原来S型人格的人是这样的。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对自己了解得不够。
先讲一下昨天发生了什么事。
昨天孩子爸爸去喝喜酒,在去之前和我说他很多同学这次也回来,所以有可能他会通宵不回家。
我想着自己有课,况且前一天他已经和同学朋友聚了。如果他下班回家太晚,家里带孩子的亲戚负担就会很大。言外之意是如果可能,喝完喜酒他就回家带孩子是最好的。
带孩子是父母的义务,我的初衷真的只是想尽我们最大的能力,不给帮我们带孩子亲戚带来太多负担。
上晚自习之前,我匆忙给孩子洗完澡,吃了饭。然后我发了信息问他准备回家没有?谁知这么一问,彻底惹怒了孩子爸,他指责我连环夺命call,指责我各种控制他的自由。
我们因此发生了争执,但因为我要急着去上课,所以很快也就平息了。
晚上十点多下课回到家后,看到孩子爸怒气冲天地看着我。一看他脸色不对,我很快也被感染了,心里想着:我辛苦下班回家还要看你脸色?
于是,我俩各执一词,辩论起来。原因和理由无非都是你不理解我,我不理你。从他口中,我得知原来带孩子的亲戚对我的做法也颇有微词。
我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委屈,后来索性不说话。特别是想着自己本来是想为亲戚减轻负担,没想到不仅没得到她的理解,反而被说我的不是。
那个瞬间,怎么说呢,感觉自己左右不是人的感觉。
就这样,我带着委屈过了一晚上。
直到今天早上,听完海峰老师的课程我才幡然醒悟。
我就像课程里提到的那个妻子,表面上看似很轴,但只要对方看到我在付出,能稍微理解我,我就会做出让步。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味让对方迁就我,相反,这个课程让我反思,以后在和孩子爸沟通时,针对他的人格特质,我在表达需求时应该怎么说才能说到槛上而又不伤和气。
海峰老师说DISC课程适用于一切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我想到了自己和学生的师生关系,想到了自己和孩子亲子关系,想到了自己和孩子爸爸的亲密关系……
想起自己以前也会看沟通类、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相关书籍,但DISC真的是一个大宝藏,因为我发现它是撬动一切人际关系的支点,是一切关系的底层逻辑。
总而言之,DISC值得一生探索和践行。因为知己知彼,才能更懂爱!
附:DISC人格测试分析
【剽悍江湖访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