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我讲了近20年,最初完全不知所云,就对着课下注释给学生翻译了翻译,当然,为了弥补遗憾,我尽量将句子修饰得美丽一些,因为这首诗本来就很美。后来我遵从文学评论家的意见,认为这首诗是无解的,不必得出一致的结论,在上课时,我就注重学生的理解,谈谈读诗体会、写写画面意象就草草收场。再后来,当我有了一些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之后,我渐渐有了些新的认识,对其中无端之无奈、自由之向往,悲伤之凄美、情感之迷惘,有了一些理解,从此,《锦瑟》的课堂就成了我个人的秀场,学生也喜欢我的一些新奇的解读。但是今天当40不惑的年纪到来,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找到了这首诗和我人生体验的结合点,从这首诗里,我不敢说我读懂了李商隐,但我却找到了我自己。
李商隐是天赋极高、禀赋极强的诗人,再加上他那坎坷多舛的人生经历,这一切都注定他的诗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漫说普通人对此望洋兴叹,就连有一定文学修养的所谓文学理论家也是难以企及的,所以才会出现对此诗的解读千人千面的状况,因为这些理论家总是从所谓的经验、引注,和对诗家的经历考证中入手去分析,去揣度。但是李商隐的难以企及之处就在于:好多诗句的灵然乍现,绝不是有理可寻、有事可依的。他天生具有的细腻敏锐,让他在捕捉内心深处幽深微妙的感情时,让他在描绘外界事物的姿态性灵时,总会有最精准、最细腻、最幽微、也最难理解的表达,除非你也有极高的灵性,除非你也有和他一样的心理情感体验,才能期待这唯一的灵魂相通。
李商隐是天选之人,上天让他和着血泪书写诗歌,这就注定他的一生是泣血的一生。叶嘉莹先生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清代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王国维说:“吾独爱以血书之者。”说的都是苦难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是个人的遭际,还有国家的动荡,还有他天生的敏锐细腻,这些一方面给他带来莫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他无人能够抵达的艺术高地。李商隐九岁丧父,少年凄苦,以佣书贩舂米来奉养寡母时,也只是一个12岁的少年,这样的经历也是他敏感脆弱的诱因,“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小小年龄就饱尝到了世态炎凉。18岁入令狐幕府,26岁借令狐子之力而登进士科,本以为从此少年才俊可以扬眉吐气,仕途通畅,却因为一次关乎性灵的选择而误入牛李党争,从此就像一片枯叶被卷进命运的漩涡。
王国维评价李后主词:“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其实这句话同样适用李商隐。在幼年失怙的状态下成长,他的生长环境要比其他贵族子弟简单得多。没有接受多少成熟的人生经验的灌输,也没有多少复杂的社会关系可供他历练成长,于是就形成了他赤诚淳厚的性格。这种过于单纯的性格使他很难去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局面,也很难在面对复杂社会局面时做出权衡利弊的理性选择。他只是凭借一颗赤子之心去作出他认为最美的决定,而不会为长远利益考量。这种单一淳厚的性格,对于政治仕途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于观物体情来说却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可以说,李商隐面对爱情和党争时,他的选择是他的选择,只有这样的选择才配得上他的才情和品格。性格使然也好,命中注定也罢,他终于把自己活成了李商隐,也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凄美感伤、抒写性灵至真至美至纯的作品。
对于他的一生遭际,他是有所反思的,他的反思就体现在《锦瑟》中: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开篇“锦瑟无端五十弦”,是写他天赋灵慧却注定凄苦一生的命定悲剧。《汉书.郊祀志》云:“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五十弦瑟是乐器中极悲苦者,以如此珍美之乐器竟有如此悲苦之乐音,难道不是命定的悲剧吗?正如李商隐拥有天赋的灵慧却有如此不幸的遭遇,这都同样是无端的、命定的悲剧。“无端”恰是写出了造化弄人的无奈,这种无奈,无处可诉,无理可讲,因为命定的剧本已经写完,天定的演员已经选就。“锦瑟无端五十弦”正是象喻了他禀赋极高而负荷极重的生命,这句话该是对他自己一生命运最精确的概括,最形象的比喻。
接下来就是细细回忆自己这一生的前尘旧梦,它们对应着锦瑟的一弦一柱,五十弦,恰如自己五十岁的华年。然后作者开始运用意象营造意境,借以描绘人生中最幽深微妙的四个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借助阅读者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和作者完成灵魂的对话。第一个体验“庄生晓梦迷蝴蝶”化用庄子梦蝶的故事,《庄子.齐物论》云:“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庄子渴望变成蝴蝶,因为蝴蝶自由美好,生机勃勃。多少人都渴望拥有这样明丽的色彩,以及这样轻盈的生命姿态,这该是生命本身最初的样子。但是庄周毕竟无法变成蝴蝶,梦境再美好,也总有醒来的时候。“蘧蘧”二字写出了庄周醒来时发现自己不是蝴蝶的惊惶不定的样子。联系李商隐的一生,这很可能就是形象地描绘他在爱情和仕途之间做出的选择后的生命状态:为了理想的爱情,他把自己活成蝴蝶,渴望与妻子双宿双飞,自由快乐;但是爱情不能脱离现实,他仍然还是李商隐,成不了真正的蝴蝶,当他从爱情的幻境走进复杂的现实,那种惊惶不定的样子,不就是“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的样子吗?回望我们的一生,在人生的早年,有多少关乎性灵的选择让我们执着,甚至甘愿为之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但是,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是梦想,当生命迎来破晓,要么化为前尘昨梦,感叹镜缘之浅;要么执着如飞蛾扑火,让孤勇的生命在烈火中涅槃。
第二个生命体验“望帝春心托杜鹃”,化用望帝托鹃的典故。蜀帝杜宇因水灾而自感德薄,禅位于大臣鳖灵,处西山而隐。而后蜀亡,望帝悲伤不已,死后化为杜鹃,至春则啼,闻者凄恻。这里用望帝的身世来暗示自己仕途无望的伤感。望帝自感德薄而让位,但他内心却痛苦绝望,这种痛苦绝望化成杜鹃的哀鸣,日夜不止,以致泣血而亡,这该是多么痛入骨髓的感受。李商隐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报国济世的思想根深蒂固,而深陷牛李党争之后,处于夹缝中的他,除了要面对猜疑和嫌忌外,终身不得重用的现实更是他作为一个儒学之士最大的痛苦。况且李商隐历经宪、穆、敬、文、武、宣六宗之世,国家动荡不安的现实,也时时惊扰着他敏感脆弱的内心,此时他甚至觉得自己就是那只悲鸣的杜鹃,要啼血而亡了。有志气的男儿,有追求的青年,在面对生活失意、理想破灭时,大概也都有过相类似的情感体验吧。
“沧海月明珠有泪”,是一种亘古旷远、苍茫凄美的痛苦写照。痛苦是美丽的,这无疑是正确的。痛苦能体现善面对恶时的无助、美面对丑时的弱小、正义被打败的遗恨、梦想被击碎的绝望、爱而不得的忧伤、生命无常的无奈、朝代更迭的动荡、怀才不遇的愤懑、美人迟暮的凄凉……这些痛苦是生命本身意义的体现,人生如果没有这些痛苦,就像轻飘飘的一张纸,毫无质感,毫无分量,飘荡在生命的风中,找不到可落脚的地方。所以,凝结痛苦是人生的使命,从痛苦中提炼生命的本真,正如从蚌蛤磨砺出珍美的珠颗。再加上沧海之上、明月之下这种浩瀚空茫的背景映衬,就使这些痛苦有了更广泛的宇宙意义。没有痛苦的人生是苍白的,尽管人们害怕痛苦、逃避痛苦,但痛苦带给人的对生命本真的追寻,对丰富人生的思考,对因果轮回的体悟,却是快乐无法给予的。生命恰恰是因为痛苦才得以升华,圆润晶莹的珍珠,恰如痛苦哀伤的泪点,上天的暗示,古今又有几人能够悟透。
“蓝田日暖玉生烟”,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和信念。《长安志》云:“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30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据传,烈日之下会有一片暧暧晴光。“玉”字给予人一种温润之感,“烟”字给予人以迷蒙之状,“日暖”二字则给予人以温暖之意。所以,“蓝田日暖玉生烟”自有一种温润迷茫的眩惑之感。如果前面几种意象营造的都是痛苦、凄寒等意境,那么这句话和前文形成对比,虽有迷茫,但不失温暖。恰恰也反映了作者经历前面种种境界和感受后,却依然笃定的人生态度。如果一弦一柱是他的一华一年,那么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并不凄凉寥落,反而升华成一个欣赏痛苦的灵魂。前半生的种种痛苦绝望,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他始终都相信,他爱的一切美好,并不会因为得不到、看不到而不存在。这些美好就像埋在山中的美玉,它们一定存在于这人世间,烈日之下的那片烟霭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这烟霭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及,但它却能给人以极大的信念和希望,让人们去相信、去追寻、去守护心中所认定的那份美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他愿为之终生守护的美好,它们也许是爱情、是理想、是信念、是自由、是原则、是正义、是道德、是信仰……这些美好,你说它们存在,它们确实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用现实的标尺丈量,你认为它们不存在,但他们却又坚韧有力地支撑着你走过那么多坎坷曲折的道路,陪伴你度过那么多孤寒凄凉的夜晚,它们是黑暗中的火,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是漫漫黑夜中的星,它们是你手中紧握的一颗糖,温暖这宇宙中的孑孑孤身。坚信与守护它们,人生才有真实感、幸福感,许多人因为不相信而选择放弃,最后他们都活成了孤魂野鬼,看不见而信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始终有灵魂相伴,在生命的历程中,追寻美好的灵魂会得到淬炼,他们才是上天要收割的作品。
以上四句是化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人生种种不同的境界和感受。凡此种种都成为了诗人一生所经历的心灵与情感的象喻。既然是象喻,就不能以理性去解读,而只能靠感性去意会,就连作者也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见迷惘的不仅是我们,就连他自己对这一生的种种遭际感受也是说不清,道不明,迷惘不已的,所以说,读《锦瑟》不必求同,从锦瑟中读出自己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