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混职场的同学都想有一个高效工作的好方法,今天我就分享一个我亲身多次验证过的秘籍。
这个方法本质上是以科学家对人类大脑工作机理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当然这也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很感兴趣的一个方向。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么一种体会,每天上班表面上是投入了8小时,大部分时间却可能都是在打酱油,这里的打酱油不是说一个人成天都是在混日子,而是想描述一个事实: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在8小时时间内100%都是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虽然我们白天的时间的确已经全部卖给了公司,但真正高效投入并能产生有效价值的可能只有2小时,甚至还可能更低。
也许老板看到这个事实会气得发抖,不过这就是事实,谁叫我们是生物意义上的人而不是机器呢。
人的大脑一整天的运作状态可以用抛物线来描述,开始是状态爬坡,在中间某个时间点达到最佳,最后开始状态下滑,真正处于忘我工作境界的时间是很短暂的。
对于前半部分的上升曲线来说,大脑是在不断预热并持续提升运转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是需要消耗时间的,这段时间的长短就决定了一个人一整天工作效率的高低。
有些人只需半小时就让自己进入了最佳工作状态,有些人可能直到下班都没有找到状态。
我实践过的这个技巧本质上就是着力于压缩大脑用来预热的时间。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一般在临近下班前这段时间里,由于全天都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此时应该趁这种较好的状态对第二天的任务简单的开个头,预先思考一下几个可能的尝试方向,而且最好是写下来再正常下班。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动作,有时候它真的能极大的影响第二天一整天的工作效率。
相信有些人都有这种感觉,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和路途的折腾,第二天坐到办公桌前时脑子里会有一点点木,思路也不连贯,这样就造成了两天的工作不能无缝衔接,无形中就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调整至最好的工作状态。
如果前一天已经有过简单的设想,此时就可以直接基于这种设想开始探索,这样就能让大脑调整状态的时间迅速减少。
人类的大脑可以进行复杂的推算,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相比于机器来说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当它在不同的业务之间进行切换时,并不能一下子就切换过来。
举例来说,如果让一个画了一小时画的人立即去做一道数学难题,即使他能做,也不能一下子就进入状态。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正处于全身心投入工作状态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就打扰对方,比如开会等等,因为出现这样的状态都是难能可贵的。
我自己写代码的时候也有这种体会,当状态非常好的时候,即使任务完成了我也不会轻易就草草结束,我会趁着这种状态再次从头思考一遍,将可能存在的隐患全部消除,最后还会写一篇总结性质的文档。
这种习惯还不仅仅和什么敬业度有关,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知道如果现在不做到极致,以后可能再也没有这么好的状态了,现在趁热打铁做到完美就是在减少以后出现问题后必须要付出的重复劳动,而且更可能的情况是,即使以后重新复盘同样的任务,也许都达不到现在一次性就做好的水准。
最后分享一个案例。
华为公司以管理严格闻名,其对研发人员的要求是每天上班考勤的时间点是9点整,从时间上来看貌似和其他公司都是一样的。
但华为HR对该考勤制度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设置的9点考勤不是员工进公司大门的时间,而是员工能正式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间。
如果一个员工每天总是9点整打卡进公司,长此以往下去就要被HR请去谈话了。
要想真正做到HR的要求,差不多8点30就要进公司了,到公司后可能要开机,倒杯水,擦个桌子,再坐到办公桌前让自己熟悉一下当天要完成的任务,基本上等到9点就可以正式开始工作了。
华为公司是从制度上确保员工能预留更多的时间来进入正式的工作状态,这本质上和我实践的方法是一样的,而且我这种方式还更加人性化呢,老板,你觉得怎么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