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还身在职场的时候,你妈跟你说:“饭都不会做,将来有了孩子跟你一起喝西北风啊!”你一脸不屑,全当耳旁风。
因为,你相信,做饭这事,完全是可以通过练习学会的,只要有强烈的需求。
但是,当你做了全职妈妈,不相干的人一句:“没有社交,会跟社会脱节的。”“没有经济收入,会在家里没地位的。”“哎,父母的教育投资真是打水漂了。”“养尊处优啊!”就会让你的心脏疼一下,再疼一下。
因为,他们说的,真的“有可能”发生!
晚上哄孩子睡下后,如释重负,赶紧刷亮手机,朋友圈里一片鲜活光亮,不觉形秽。打开某宝,打折满减,妞不是缺双袜子吗?赶紧刷刷刷,最后连三年以后要穿的衣服都囤上了。看着走过午夜的指针,不禁自责。早上在孩子的叫声中醒来,蓬头垢面,手忙脚乱的开始倒腾这个“睡着了像天使,醒来就是混世魔王”的小家伙。餐点、辅食、清洗、遛弯......忙乱的一天常常伴随着心力交瘁而结束。突然有那么一刻的闲暇,对镜梳妆,悲从中来。
照上面的情形发展下去,还真是一点点被“言中”,能不焦虑吗?
除了用行动去破除,别无他法!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妈妈?
女超人并不是妈妈最好的选择。独自带过孩子的人一定有所体会,只要一个孩子,就可以毫无悬念的占据你的24小时,甚至连如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真的好吗?
对孩子来说,过于依赖;对妈妈来说,完全没有自己,难免情绪失控。
所以当妈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妈妈?从饮食、卫生到陪玩、智育,划分出层次来,不同阶段,你怎样分配自己的精力。
朋友Z,孩子内向敏感,在外人看来,不合群不活泼,语言行动发育迟缓。她每天拿出一个小时,研读儿童心理学书籍,在充分了解了孩子的生长特点以后,心里就有底了,孩子是正常的,不必焦虑。然后,根据书中的指导和自己的观察,去保护这个敏感的孩子。经常带去孩子多的公共场合,不强迫他跟别的孩子热络起来,只是在他有意愿的时候鼓励。在他专注于观察小虫子、绘画的时候不去打扰。
这项活动占据了她的很多精力,必然,就不会每天趴在地上用抹布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
你可以是一个优秀的亲子阅读者,但不必同时是大厨。
你可以是一个超级玩伴,但不必同时是艺术家;
你可以是一个烘焙高手,但不必同时是理财大师。
孩子喜欢的一定是心情愉悦、面带微笑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十八般武艺俱全,但是灰头土脸、形容憔悴、说话用吼的妈妈。不如放下贪念,做好紧要的几件事,留给自己一点成长的时间。
做什么事能让你心安理得?
留给自己的时间怎么用?去做让自己心安理得的事情。
朋友H,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希望小的上幼儿园以后重返职场。不再继续作程序猿,而是和孩子有关的工作,于是参加了心理工作坊、亲子阅读坊、报考了所在城市的幼儿心理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每天下午,小的午睡时间,读两个小时书,或者写篇亲子阅读方面的文章。
虽然前路漫漫,但是一旦有了目标行动起来,就特别踏实。
对于我来说,每天写文章读书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一定安排在上午精力最好的时候。我有明显的体会,如果当天写的文章自己很满意,或者从阅读中get到了新的启发,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欢快起来。早早去幼儿园接孩子,和她玩耍的时候很投入。
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在我眼里却美好了,小小的任性都成了可爱。
开心的妈妈,会给到孩子正向反馈;而心里带着自我牺牲感、心含冤气的妈妈,就会传递给孩子负面情绪。
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每天早起半小时,写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等到每天的正常生活游刃有余了,增加一个小目标,读一本书,跑半个小时步,参加一次读书会,约见一个朋友。逐渐过渡到自己心安理得的状态。
你会休息、会有效利用时间吗?
不要让孩子成为自我成长的阻力,事实上,孩子永远不是。
现代研究证明,大脑的休息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干,而是转换场景。如果你一天24小时都沉溺在孩子的世界,那还真是疲劳。此时所需要的休息,不是躺在那无所事事,而是干点脱离孩子、脱离日常的事情。
朋友Z选择了画画,朋友L做投资,朋友S研究新菜谱,朋友X听佛经。
同时,还可有效以叠加。
我很喜欢的大J,酷爱跑步,就入手了跑步推车,每天推着孩子在纽约中央公园跑10公里,停下来让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她做拉伸。半年后,跑完全马。当我有强烈的运动欲望时,开发出了三个时间段:早起跑步;在孩子舞蹈课的旁边办了健身卡,她上课我健身;晚上在家,我们一起跟着Keep训练。
对于读书,当我发现了听书神器以后,一发不可收了。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运动、坐车,甚至洗澡、买菜,大部分独自的时间都在听。后来我才知道,牛逼哄哄的虎皮妈,就是利用每天上下学三个小时的开车时间,听完了《蒋勋细说红楼梦》,要知道,这个总共160课,每课一小时多,谁有时间正襟危坐的去听。
自律才自由!
当你真想干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想办法为它找到时间。如果还说没时间,真的只是意愿不强烈罢了!
每一天,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一周,有新的收获;
每个月,感受到内在的成长;
就是心安理得。
你可以不工作,但是不可以不成长!
所谓的内心强大,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踏踏实实走过的路,流过的汗水。
与其在焦虑中沦陷,还不如每天拿出一段时间喂养自己,保持思考,保持成长,让那些“言论”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