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及脱贫攻坚的关键年,就平凉市及华亭县而言,存在经济下行下压力和挑战并存,风险持续增大的风险,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需要扩大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竞技重高速增长,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找准差距,把握机遇。本文结合平凉市华亭县县域经济现状,提出该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键字:县域经济 华亭 新型城镇化 战略选择
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有机细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沟通城市与乡村经济桥梁,兼具农工业一体,是宏观和微观经济、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沟通城镇一体化的载体。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20年后,开始向农村侧重,发展县域经济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一、平凉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平凉包括七个县,102个乡镇,平凉市现县域面积为占全市的面积,GDP占比,县区人口总数180.04万人,人口占比为76.95%,人均收入占比,耕地占比、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25.36亿元,县域地区生产总值228.1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0.13%,平凉市地方财政收入21.39亿元,县域地方财政总收入13.1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总值的61.24%。地方财政总支出124.06亿元,县域财政总支出89.83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2.41%,社会消费零售额总额122.2亿元,县域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1.05亿元,占全市消费销售额总额的58.14。平凉市实有耕地558.74万亩,鉴于耕地面积为463.4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2.95%,粮食总产量110.35万吨,鉴于粮食产量88.08万吨,占全市粮食产量的79.82%。
总体上来看是经济发展受制于历史因素、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和政策因素等因素的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的经济因素有以下几点。
1、经济总量整体偏小。2012年平凉县域GDP总量228.1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70.13%。GDP总量超过50亿元的,只有华亭县。近几年来,虽然平凉市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是总体上来说经济发展的总量还是偏小,质量不高。
2、县域间投资差距较大。2012年六个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99亿元,其中华亭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5.85亿元,位居第一。灵台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9亿元,排在最后。从投资效益指标上看,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投资比例为8.79%,最低的仅为8.73%,投资率过低,导致县域之间投资的差距越拉越大。
3、县域财政自我造血功能不足。2012年6县区完成财政收入13.1亿元,仅占全省财政收入的0.22%,6县区财政收入仅占到GDP总额的4.03%,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的数额是财政收入的6倍,且在进一步扩大,2012年达到89.83亿元。
4、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县域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还以2012年数据作为参照,2012年县域三产分别占比为24.88:51.33:23.59,与全市2012年三产的比例21.32:47.31:31.37有一定的差距。信誉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81.8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6.4%,第三产业占52.73%信誉,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过分倚重于农业的状况尚未得到改变。
5、现有优势产业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新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以华亭县为例,优势产业煤电产业受市场萎缩的影响,发电量和甲醇生产量分别下滑20.3%和22.7%,煤炭产业价格持续走低,库存达到186.4万吨。其次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不足,项目建设质量不高,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少,50W元以上的新建项目有25项因为缺少资金、用地等原因尚未开工,招商引资来的项目落地的少,工业类、新型产业类更少。
6、改革创新步伐缓慢,破解问题能力不足。这也是甘肃发展中的困局所在,依靠改革创新的手段破解发展难以实现,破解企业运行高成本,群众增收乏力等问题的办法不多,缺少投入与产出相辅相成,扶持与发展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保障,财政收支、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安全生产等风险较多,社会管理、防控风险的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