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读研以后就很少写东西了,准确说是学计算机以后就很少写东西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018年的五一假期第一天,研究生二年级。有人说写作是一种记录,在我看来确实让人心情无比平静的一个事情,前一秒还在烦躁,现在却无比坦然。之前受极客思维一心要搭建自己的个人博客,用过Jekyll,用过Hexo,捣鼓过前端,花费了不少时间,可是我却忘记了搞一个个人博客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是阅读与写作,而不是点点的秀技。其实从简书到个人博客迁移的多,反过来的比较少吧,不过我感觉重要的是写作本身而不是其他。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可能比其他更为重要。
有关迁移
其实去年还是买了一个阿里云的VPS搭建了一个个人博客,但是好像并没有怎么去写东西,而是仅仅把之前GitHub Pages上面的东西给搬过来了,想了下为什么,可能还是本末倒置的原因。好像记不太清是为啥立下Flag重新写东西,可能是想学习一些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一些东西吧,也可能是其他一些事情。但是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我渴望内心那种平静,写东西的时候给与人的那种充实感。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文学,历史,甚至于那个时候还想去报文科。只是源于对计算机的喜欢与蜜汁信仰放弃了文科,不后悔,但是放弃人文的东西就太不好了,人还是应该有一些坚持与基本的东西的。最近发生的事情触动很多,包括找实习,写论文。说到找实习,感觉能直面自己是个挺难的事儿,特别是对于自己赖以谋生的某些技能没有超越常人地天赋这个事儿。不过努力就好,其实我感觉想要学好计算机需要的第一个事儿就是正确面对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需要学习什么,哪些方面还是不好。在CS这个专业里面混了竟然后快有十年了,从高中到本科,再到工作再到现在研究生,遇到过很多极为聪明,极为有天赋的选手,也见过很多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非常厉害的大神,不过都有一个痛苦的过程,痛苦使人进步使人开心吧。
实习Interview
明白自己想要从事什么很重要,实验室本身是不允许实习的,不过为了秋招的准备,大家也都还是拼了老命在找实习,当然很多事儿也是随缘。鹅厂的一面遇到一个蛮不错的小哥,深圳IEG的朋友,聊了一会儿感觉方向不对就给转到WXG,很感谢那位面试官。在与WXG的面试官交流过程中,不经意流露出了想做AI的想法,因为报的岗位是Software Development,所以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不过还好,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我想要做什么。这个感觉还是蛮好的。
ML&DL
接下来研读了李航的《统计学方法》,台大的《机器学习技术&技法》,以及Andrew Ng在Coursera上的《Machine Learning》视频,现在在看李飞飞CS231n的《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视频,尝试通过TensorFlow写手写体识别,线性分类器的代码,感觉很赞,有时候感觉这大概就是自己想要去做的东西,因为感觉到有价值,就想去尝试一下。不晓得结果会怎么样,但是那种充实的感觉蛮不错。
一个比赛
去年和JMU的几个同学一起做了一个比赛,有关投资组合优化问题,后来看过美国小哥写过的关于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的文章,感觉很靠谱,之前一直知道中美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是存着一些差距的,但是没有想到差距会这么大,美国的指导老师在他们的凌晨三点给我回复邮件也着实感动到了我,每周例会老头子自己也在学习然后给我们分享确实让人很感动,这可能就是美帝的科研实力强劲的原因?其实中国从来不少渴望努力学习,渴望励志学术的学生,可能缺少的只是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希望会越来越好。
很多经历过的事情,这边还是要立个Flag,经常写一些东西以记录一些过往或者学习经历,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