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牺牲式人格模式
在我的生活中,充斥着很多自我牺牲式的人和事情,如果不是听JT的音频估计我自己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个问题。有个观点也不知道谁提出的,说是婴儿出生下来把眼睛蒙住的话时间久了小孩就瞎了,后面再把眼罩揭掉小孩还是看不见,他的大脑已经认定了看不见东西,因此就会忽略眼睛信息的传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尚不知。但是环境,尤其是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目之所及,家里的人都是有点类似自我牺牲式人格而不自觉的。
那么怎么定义这种人格呢?个人粗浅的认为就是不自爱的一种表现了。就是有什么事情首先会考虑到牺牲自我,来完成一件事情。然后收到自我和周围环境的鼓励赞扬就会自尊肥大,当受到别人忽视的话就会抱怨,觉得自己被辜负掉了。那么基于这个模型中,首先事情是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畴,然后出于自尊的考虑才去做的,觉得自己不重要,通过牺牲自己的方式来获得尊重和自我肯定。庄子有个故事有点类似的感觉。越俎代庖。不是尸祝的事情就算我有能力去做个厨子也不要牺牲自己了。但是在现代社会,人在处事的过程中,经常被要求顾全大局去做出牺牲,很多不是自己的问题却要背负责任。我之前在工作中就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别人的事情,然后别人做不好,领导就会把事情丢给我。原因就是别人做事她不放心,我做的周全,她放心。我基本上迫于压力也很少拒绝此类事情,因此搞得自己很不愉快。那这件事的基本盘就是我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的收入以及职业的发展,为了奖金和晋升就做了自己职责范围外的事情,用来讨好上级,用来把整个事情做好,然后牺牲掉自己的感受和选择。这个属于被动式的自我牺牲。还有一种主动式的自我牺牲。这种在外人看起来很可怜而不自知。讲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了。第一个是我的外婆。外婆今年也七十有六了。她的一生也是比较坎坷的,最早之前我还是觉得她比较可怜,一直到自己的观念有了改变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人生都是自己但要策划的。首先我外婆她父母早亡。被哥哥嫂子带大的,小时候便吃了很多苦。以后嫁给我外公,我舅舅还是两岁的时候,我妈妈才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外公就去世了。原因就不提了。饿死或者中毒死的现在也说不清楚了。我外婆就一个人撑着整个家,累活重活虽然有太外公帮着,日子还是很难啊。她想的是要把两个孩子养大,自动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苦楚就一直在倾倒给周围的人。有点祥林嫂的感觉。一直到后来,怎么都闲不住,干一些没有人要求她做的事情。以此来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别人的认可,年轻力壮的时候还可以,最近几年年龄大了,身体吃不住了,还是一如既往的劳作就容易生病。住院的时候这些孩子的抱怨声就出现了。说是你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不要干了,出了毛病还得去医院。岂知她这一生都是这么过来的,改变已是不可能。更何况要从观念上改变。从她身上我看到那些一味地奉献自己的人生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或许可以过得尊重,当别人不需要了便被抛弃。然后是我的父亲,从小到大一直给我讲了个这么一个故事。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允许,所以就跟我叔叔商量一个人上学,另一个回家,挑起大梁支持上学的那个。然后我叔叔说他上学的。我爸爸就自我牺牲式地退出。他退学没几天我叔叔也退学了。后来都没有从农村走出去。一直耿耿于怀。其实按他的想法是,自己本身在读书上比我叔叔脑子灵光一些,因此希望自己继续读书,希望弟弟支持自己,但是弟弟也要念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哥哥,自己就牺牲一下,支持弟弟了。没想到弟弟也退学了。自己完全被耍的感觉。还有就是我表姐,在上初中的时候就说家里不容易,退学。让舅舅只供表哥上学,压力小一点。她当时应该不了解这种行为的后果会影响她一生的命运。
基于这样一种模式,就是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本在他职责之外,但是重要的事情没人做或者是做不好,他在自我价值定位很低的情况下主动牺牲自己,来完成所谓的整个完整的事情,或者主动牺牲,或者被要求牺牲。之后获得自我成就感。如果失败便觉得被辜负。其实这种心态还是一用对自己不够自尊自爱的表现。觉得自己不重要,事情一来先把自己摆在被牺牲的位置上。当别人看到之后都来称赞你,你便得到了莫大的满足。这种肮脏自尊心是要不得的。
所以生而为一个人。要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尊重自己,爱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做好,范围外的就不要牺牲自己去完成。还有自我存在感不要依附于他人的评价来获得。不要活在别人的口中。要真实的感受自己的感受,遵从内心,过得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