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歌唱风格的划分
如果我们从歌唱的声音以及风格的角度,的确可以划分成美声风格、流行风格和民族风格。在美国大都会百老汇会经常有音乐剧的表演,音乐剧到底算什么风格呢?很多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很多著名的流行音乐家也都参加音乐剧的表演,我们最熟悉的歌手就是费翔,他原本是学习美声唱法的,在美国就是音乐剧的演员,同时还经常演唱流行歌曲。甚至很多音乐剧的演出,都是完全有没有学习过声乐的戏剧演员来参加,甚至是完全没有接触到艺术专业的业余群众来参加,这种表演形式更类似于全民健身,更贴近音乐存在的意义,就不是几万个应该运动的人,看着几十个需要休息的人在踢足球了。
我们现在的学习过程,不是要努力的按照瞄准世界顶级歌唱家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也不是,把歌唱的能力,进行业余化和专业化的区分,只有在达到了非常高的专业能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登台表演。歌唱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歌唱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是当歌唱成为了一种标准学习的过程和水平需要唱法来衡量的时候,才会演化成绝大部分人成为观众,在观看着极少数的人表演。我们可想而知,一个业余歌唱者想要登台表演,所面临的困难,如果按照唱法和专业的标准来衡量,在我们的前面有无数歌唱能力优秀的专业演员,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学习经历,以及共同的演唱能力,所有表演的舞台只是为他们开放的,甚至他们都需要通过相互的竞争和选拔才能获得登台的机会。
而实际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即使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的学习,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歌唱能力的歌曲,并专注地投入到歌唱当中,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场合展现自己的声音,因为专注的歌声就是最美的歌声。
其实唱法就是一种标准,这种标准是借鉴了无数优秀歌唱家的歌唱状态而形成的,而唱法的教学过程,也是通过许多歌唱家的学习经历和演唱体验总结出来的通用的一种教学过程。应该说,唱法的教学本身,是博取了众人之长的科学的演唱方法,这就如同我们从小学的大学所有的教育内容一样,一些教育的知识和经验,都是经历了无数科学验证,以及无数优秀的专业教师总结出来的,这必然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捷径,也必然会成为学习的一种标准。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一点那就是,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性格和认知能力也是不同的,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教学标准,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环境同样的教学资源,每一个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能力都是不同的。
因为每个人都会自己的角度去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于是同样的一件事情,以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也会看到不同的角度。于是对于教学来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永远是最重要的目标。
如果我们总结唱法的分类和教学标准,应该说唱法,成就了无数的歌唱家和专业演员,但也摧毁了无数的歌唱爱好者,不是,也使得很多有可能称为歌唱家的人,经过多年努力的学习,依然毫无建树。我们可以把这种结局归结为学生缺少天分和灵性,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等等原因,但我们依然无法逃避教学的责任。
在生活中,各个行业都是自然形成的,而行业的特征,都是符合某些人的性格或者状态而形成的,于是,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和了解,各个行业就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有这些行业用人的标准,而不同人不同的性格,也会适应某些行业。
对于表演行业来说,绝大部分从业者都是性格感性敏感,表现力丰富的人,对于数据财务的行业来说,绝大部分从业者都是性格理性稳重,思维记忆能力强大的人。如果以这个角度上说,那些性格理性内向,表现力差的人,就不适合从事音乐表演行业。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如果那些不适合音乐表演的人,不断努力的学习和提升自己,这不就是一个自我挑战,自我改变的方式吗?况且,音乐的行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我们可以一生都不用去接触编程数据等行业,但我们不可能一生都不接触音乐。音乐行业原本就是一个全民大众娱乐的行业,如果能够通过学习,找到适合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把每一个人的能力都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才是这个行业必然发展的方向。
如果我们从人的性格角度来看待唱法,其实唱法的划分,与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
美声唱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声线较粗、声音向后、情感丰富,感染力强,这更像是生活中母亲或者父亲的角色,做事隐忍,体贴入微,待人热情,充满担当和责任。
民族唱法的基本特点,就是高音明亮,声线较细,声音靠前,具有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这更像是生活中女儿或儿子的角色,年轻靓丽,充满活力,锋芒毕露,充满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
流行唱法的基本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充满细腻的感情,个性风格鲜明,充分表达个人的内在感受。这更像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夫妻的恩爱争吵,年轻的放荡不羁,中年的困顿忧伤,老年的睿智安详。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不同的行为和状态。有些人从小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充满担当和责任,有些人从小就张扬个性,表现自己,有的人从小就优雅安静,乖巧聪明,有的人从小就沉重忧郁,忧国忧民。应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和角色,从小就可以显现出来的,因为一切的状态,都是跟性格有关系的。
如果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来确定声乐学习的方向,而所学习的音乐风格和唱法,又符合了学生的性格特征,是否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第四节:因材施教的教学
应该说这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向,在应试教育中,大学教学目前依然是分成文科和理科,其实文科就是为了适应感性学生而设立的,理科就是为了适应理性学生而设立的。而在生活当中,也存在由于没有了解自己的性格,造成选择专业的错误,而最终这些学生不仅很难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中脱颖而出,往往也会成为一生的一个遗憾和困惑。
我们如何界定学生的性格呢?
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就叫伪装,整个社会都在强调遵守规则,隐忍自己,服从道德,其实所有的教育都是教导我们如何伪装和控制自己的本性,我们在这里并不讨论这种教育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只需要了解,整个社会对人生成长的标准就是是否能够伪装和隐藏自己,谦逊、接纳、宽容、忍耐这似乎是人类美好的品质,可这些品质永远无法抵挡内在自我欲望的冲击。也就是说,所有人的内在都是为了自我而活着,以这个角度上,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所有人的外在都是各种表现不同,各种伪装不同,以这个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在声乐教学当中,如果我们仅仅从学生表面的歌唱声音和状态中,很难能够准确的判断学生的性格状态,即使是那些表现力非常强烈的学生,也无法确定他们的这种性格状态是否是真实的状态,因为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无论是沉稳还是激情,也许都是自我在某些特定环境下造成的表演。
比如一些贫困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就会对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有着强烈的欲望,他们会用非常巨大的力量克服内在情绪的影响,努力的寻找各种改变自己的机会。这时候,也许他们的表面上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极度张扬和表现力强的性格,也许他们的内在性格是一个迫切希望自己生活在安静,有品质的状态当中。同样的道理,一些贫困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原本张扬的性格,如果受到了各个方面的打击,造成了内心极度的不自信,就有可能在外表展现出乖巧稳重的状态来。
这种表面展现出来的状态,只是被环境所迫形成的一种临时的状态,只要没有了环境的压力,所有的人都会快速的回归到自己的真实性格当中。
经历过从恋爱到婚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恋爱中那个体贴、专注,既有浪漫又有责任的男人,进入婚姻后不就,就变得冷淡、固执,其实他们不是经历婚姻后改变了,而是在婚姻后还原了。
声乐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通过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展现出真实的性格状态来,因此调动全身的力量,打通声音,释放情绪,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高音和基本的歌唱状态,更重要的是声音打通的同时,也打通了所有的伪装,情绪释放的同时,也释放掉了所有生活和环境的压力,这时候,学生就会展现出一个完全真实的,符合其性格状态的声音来。
我们不要以为经过喊叫训练的学生,都会出现那种凄厉的,像噪音一样的声音,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身体发生姿态,也会形成不同的声音状态。于是,在打通声音释放情绪之后,有的学生就呈现了具有美声唱法的歌唱状态,而有的学生就呈现了具有民族唱法的歌唱状态,而剩下的学生就会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歌唱风格了。
这种自然呈现出来的唱法,只是一个唱法的雏形,因为这时候,学生的声音通道虽然打通了,但是还不够畅通,虽然情绪可以释放出来了,但还缺少节制,尤其她的真声和假声还没有完全合适的混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的歌唱状态,但我们凭借这种声音状态的雏形,就应该判准确的判断出他学习的方向了。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性格与声音唱法的关系,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中需要打开喉咙,声音向后靠,而在生活中,做事容让隐忍,有着宽阔胸怀的人,自然身体也会呈现这种状态,于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本身就是按照生活的状态发出来的。而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中,并不需要过度的打开喉咙,而是需要声音向前向上,通过头像把声音发出去,而在生活中,面露表情丰富,喜欢张扬个性的人,身体的状态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我们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在事先选择什么唱法,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声音状态自然的选择唱法来学习。
在我们选择了唱法的方向之后,就要了解学习唱法可能出现的交往过正的问题了。
世界第一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歌声非常优美,他也出版过声乐歌唱的书籍,可如果我们任何人按照他的书籍介绍的方法进行训练之后,都无法发出跟他本人一样的声音,这不仅仅是由于声带和音色造成的,即使从方法的角度上也会不同。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人去学习,产生的效果就不同,有的人学习方法非常顺利,换个人学习同样的方法,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不是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音乐的天分造成的原因,而是由于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个人的身体因素,性格特征,没有找到适合学生自身演唱的发声方法造成的。
有一些从来没有学习过声乐的人,也依然会具有很好的歌唱能力,可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在从来没有听到过音乐,没有听到过别人歌唱的情况下,自然就能唱出美好的声音。这些自然就具有一定歌唱能力的人,都有一个基本的特点,那就是非常喜欢欣赏一些风格的歌曲,其实他们的歌唱能力,就是在不断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个过程这叫模仿。
实际上,所有学习声乐的学生,都会经历过这个模仿的过程,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个天然的能力,就是适应能力。无论我们的性格如何,只要我们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我们就会慢慢的接受并适应,只是当我们离开这些环境之后,我们的性格才会真实的表现出来。在适应的过程当中,符合性格状态的环境,适应的效果就会更快更好,不符合性格状态的环境,适应的效果就会差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人都具有适应能力。
其实适应能力就是模仿能力,应该说我们从小到大的整个成长过程,大多都是通过模仿完成的。而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也都是通过模仿完成的。表面看老师在传授学生演唱技能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调整和学习的过程,可实际上这依然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只不过这个模仿的过程,不是由于学生自发的习惯造成的,而是由于老师的教学习惯造成的。
当老师试图按照帕瓦罗蒂的某些发生方法和状态来教授学生的时候,从老师的角度,就是试图让帕瓦罗蒂的歌唱状态发生在学生的身上,这种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模仿,而如果学生在不断的倾听帕瓦罗蒂的歌唱,形成自发的模仿状态,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变成了全部是模仿。
所有的模仿者都无法成为优秀的歌唱家,生活中的那些模仿秀,即使模仿的跟本人一样,他们也永远活在模仿的阴影当中,因为模仿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音乐永远是以释放内在情感为目的的,模仿永远是表面的,而且因为模仿,内在的情感很难释放出来,于是,模仿者只是一个发声的机器,或一个表演者,而不是一个歌唱者。
大家应该记住,发挥自己的优势就是人类的基本的本能,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爱好是毫无目的的,我们发自内心的某种喜欢,都与我们的性格与我们天然的某些优势有关系,于是,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歌唱的学生,就不要学习歌唱,因为你一定有你更喜欢的方向,而你沿着你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努力去学习,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成就。这不是由于喜欢造成的学习效果,而是因为推动我们喜欢状态的是我们的性格,所以无论任何学习,展现自己的性格,就会展现出自己的喜好,沿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学习,就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所有的天才,只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他们真正喜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