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老师总反复唠叨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这么多年来,一路唠叨,照说,学生该写出真情实感来了吧?可,学生总也难达老师的要求,体会不了老师的心意,仍然不能“真情实感”。到底是怎么回事?
也许,错就错在真情实感。
一,真情实感是此时的还是彼时的。如果是彼时的真情实感,你此时去记,是难得记起、记清的,写这么一种真情实感是写不出的。
二,是逻辑的还是情感的。这好像是个扯淡的问题——“真情实感”不就是“情感”吗?非也,举例吧。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照常感,是不该有仙味,更不该有孤独寂寞的,这些不是靠逻辑推理得来的,相反,这是作者特定的处境下借助荷塘抒发情感而已,或者说,从逻辑推理上看,这情感是假的。
作文一般是此时记载彼时的情境,到底是真情实感还是虚实相生呢?
“感”是感受,要凭借物理上的“实”,而作文却必须重“虚”或“幻”,没有“幻”,情便没有了落脚处。
刘亮程说:“作文如做梦……文字的意味向虚幻、恍惚和不可捉摸的真实漂移,我时而如梦,时而醒来说梦。”
说这么一大堆干什么呢?明白者自明白,不明白者自糊涂。
语文教学越来越玄,而不注重专业的阅读学习研究时,说什么都会让人觉得痴人说梦。
如果说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把课堂表面的喧闹当作授课的成功,借以掩盖我们对文学的不专业,作文教学,我们却糊弄不过去,因为老师不懂,学生便很难懂;学生不懂,怎么创作出像样的作文呢?